2020-06-13 19:20:1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强克俭
摘 要: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大力培训高素质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既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制度,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农村改革 一号文件 高素质 培训体系 行动指南
新时期下农民培训工作应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的现代农业发展行动、扶贫攻坚行动和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开展,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研究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进行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采取多种形式把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出亮点、抓出成效。
一、大力宣传动员,营造培训氛围
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一定要重视宣传工作。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宣传科技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作用,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优秀农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通过广泛的宣传,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营造“各级重视,百姓参与”的良好培训氛围。
二、突出培训重点,推进培训实效
当前甘肃全省大部分农村地区正处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正处于从保障型、生存型农业向发展型、竞争型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民老龄化、兼业化与素质偏低的问题还相当严重,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门技能,还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所以,对于高素质农民培训而言,要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对农民知识和技术的需求,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对广大农民开展好普及培训;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以及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骨干人员要做好提高培训和重点指导;对农业重大项目培训学员要开展生产指导,引导他们学用结合。并且还需要不断创新农民培训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来培养高素质农民,要勤利用《农村工作通讯》《农民科技与培训》、“12316”三农服务热线、云上智农APP、手机科技短信、农业科技直通车、农民图书室等媒介和平台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三农”资讯,使农民及时了解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提高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实用技术普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智力支撑。
三、协调各类资源,构建全面培训机制
农业农村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 “一主多元”化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常态化和长效化,需要构建全面的培训机制,凝聚各类培训资源,搭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以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层次教育培训资源为必要补充的大联合、大协作的“一主多元”化培训体系,形成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层层落实,合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有效工作机制。
参训农民通过培训可以改变以前凭经验种养、靠传统种养的习惯,提高种植、养殖及初加工、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整体素质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并逐步树立起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理念。让一部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门技能的农民成为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于生产,成为新一代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提高自己经济收入的同时,在科技培训和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中充当“二传手”的作用,通过传、帮、带这一系列动作,增强更多农民坚定发展产业的信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长为扎根农村、认真务农,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四、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探索
总结甘肃省各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今后的农民培训工作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
(一)课程超市模式
为适应广大农民学员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生产实际等现实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尝试打破工作常规,开设“课程超市”,按照学员的实际需求开设课程,让更多课程供学员选择,学员可以从中自选课程。该模式最大特点在于打破了原来培训内容上热下冷的问题,注重因需施教,强化能力提升,着重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二)参与培训模式。
在生产第一线,让农民在培训现场直接参与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直接面对农民,指导教师和农民直接面对面交流。二是直接在生产现场开展培训。当场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着重解决当前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三是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实际生产和农民所需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问题,能够缩短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到因人施教,真正达到 “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
(三)互动交流相结合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掺入“教、学、论、跟”的互动交流培训方式。首先对学员从普遍性的种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起,让学员听得懂、学得进,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员轻松参与学习。其次少讲大道理和深奥的东西,将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经验的差距所在。其三是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员结合自己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往积累的技术、经验、固有观念等谈感想、说体会、讲认识、话打算、谋发展,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是做好学员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引导学员正确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种对传统培训方式的改进,解决了原来的培训方式可能导致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既端正了学员学习的态度,又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四)“点面”结合模式。
在面上培训的同时,选择一些善于抓住机遇,勤劳守法,刻苦学习,富于创造与实干的农村青年、农业科技示范户、乡镇企业带头人和科技致富能手等进行重点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一两门实用技术,而是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要求,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等的系统教育与培训,以求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面上采取流动模式培训,针对一些乡村偏远分散,利用赶集的时间段,通过专项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组开展培训。这种方式人员组织灵活,对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迅速解决。由于培训组织自由,形式灵活,能够使培训教师与农民之间实现更好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解决农民的切实需求。
(五)网站培训结合模式。
学员可以利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等教学课件,学习农业技术或下载农业技术资料。农民在培训期间或者培训后,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网站学习平台或是电话,联系农广校教师库的教师们,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真正达到培训有实效。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