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2 09:18:05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董豪杰
如何真正以农民为中心,了解并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难题,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设立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田间学校,在田间为农民讲课,在地头给农民传授知识,成为农民学习技术、优化经营、提高素质的好地方。
课堂设在合作社技术就在家门口
立体无土栽培、空中红薯、蔬菜树、鱼菜共生……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观摩孟津县京孟种植合作社的研学基地,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模式让大家惊叹不已。
“这个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的大棚内,展示的都是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供学员学习交流。”京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吕妙霞介绍说,虽然大棚内蔬菜、瓜果、花卉等各种作物种类繁多、种植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整个大棚的管理只需要两人便可完成。先进技术和模式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则让管理更加精细。
吕妙霞介绍说,自从2015年合作社建立起农民田间学校,便结合当地草莓等优势产业,为贫困群众、高素质农民进行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研学基地就是向众多学员展示、交流种植技术的场所之一。
如今,京孟合作社的田间学校已经累计培训学员40场次3000余人,帮助农民学员解决典型生产技术难题8项。
家门口学习教室里挣钱
位于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的中国牡丹第一村景区内,村民王金霞正在完成上午的第三幅牡丹作品,一笔一画勾勒出牡丹的花、叶。今年60岁的王金霞已经记不得在这里画过多少牡丹,从十余年前开始,她就开始在这里学画、作画,她拿起一幅刚完成的作品介绍说:“像这个,能卖100块,可以交给公司,也可以自己出售。”
农民变画家,在平乐村并不是稀罕事儿,如今当地牡丹花农民画师的队伍超过1000人,相关从业人员则超过5000人。
“牡丹的花朵聚散、颜色浅淡都有变化”“一定要注意用笔节奏”……在平乐村的一间画室内,牡丹花老师正在给台下的学员讲课,除了市民、游客、绘画者外,主要的学习者是附近的农民。随着平乐村牡丹画产业的不断发展,掌握绘画技巧的村民,很容易便可将作品卖掉。
早在2008年,画师郭肖伟便开始在平乐开办培训班,教村民画画,如今,他的写意牡丹引来众多村民学习。“写意牡丹要求更高,画牡丹可不是简单的临摹,产业化的发展让我们必须有所创新,技术也得不断提高。”郭肖伟说。
培训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培训能为农民带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服务?这是近年来洛阳市农广校的思考与探索。洛阳市农广校校长马会丽介绍说,通过广泛的调研摸底,以农民为出发点,洛阳市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06所,通过不同层级培养规格,技能型、服务型、管理型不同培训类型,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满足不同对象需求。
在高标准建设农民培训基地,实行统一挂牌、统一编号、统一制度、统一布置、统一管理“五统一”的同时,洛阳市还不断强化跟踪服务,专家教师分包学员,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梳理发展中的困惑,提供政策市场的信息。
从2014年至今,洛阳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7936人。“农民教育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生产管理经营水平,还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马会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