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10:5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赵秋丽 冯帆
从去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成员梁云飞在导师叶保华副教授的指导下,为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做金蝉养殖培训。往来于农田和实验室的他,尽管非常忙碌但却并不孤单,与他结伴而行的,还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但在同一个党支部的同学们。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服务“三农”中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做到让学生受锻炼,让农民得实惠。在不断摸索实践后,山东农大通过把党支部建在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最前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支部服务农村产业
“我们的支部学习经常就是在大田里进行,大家要逐字逐句学党的理论,还要结合生产实际谈体会,交流下一步的工作想法。”梁云飞说,有些生产问题的解决、发展思路的规划就是在“三会一课”上碰撞出的火花,给阳信县提供金蝉产业服务便是如此。
当年,阳信县“能人”胡延和发展金蝉养殖受阻,几经辗转找到了山东农大植保学院教师叶保华。当时兼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叶保华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实践,带领党支部的学生们去田里做培训。这一干就是11年,研究生党支部的成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接力棒”到了梁云飞这儿已经传了10次。
在他们的帮扶下,胡延和理清了金蝉卵枝保存技术、蝉卵集中恒温孵化技术、金蝉快速育成技术等关键性技术条件,后来还成立了阳信县共鸣金蝉养殖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社员146户,全国合作的养殖户超过3000户,养殖面积4万余亩,亩纯收益超过6500元,带动阳信县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金蝉流通市场。
“党员的初心、党员的使命、党员的先锋作用,都在服务农村生产中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梁云飞表示,他还要带动更多的研究生师弟师妹加入这个队伍。
党员在农家小院成长
之前的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前崔村人多地少,村民贫穷,2012年起,前崔村党支部与山东农大植保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正式结成了共建对子,确定了土元(一种药用昆虫,可作为散养鸡的饲料)综合养殖项目后,村里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植保学院的党员们充分发挥智力和科技优势,帮助村里建成了土元养殖车间、土元鸡舍、土元鸡散养林地、土元晾晒场、土元鸡宰杀及包装车间等,充分放大了土元养殖项目富民效应。还通过采取村集体和部分村民入股的“以合作社为管理主体、公司化运营”模式,成立了利津县前崔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东营市金元宝虫业养殖公司,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土元综合养殖示范基地,建立了立体循环生态综合养殖模式。
每提起这些,村民们总是把这群研究生党员夸个不停。“多亏了这些研究生,从土元养殖模式到饲养土配制方法,从养殖技术到虫害防治,手把手地教给咱农民。去年,俺村共生产土元干货1万多公斤,土元鸡1万只,总共卖了23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杨立民说。
在养殖过程中,这些研究生党员们和农民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懂的地方他们便回学校查资料、找方法、求教老师。问题在一线解决,学风在一线转变,学生在一线锻炼,党员形象在一线树立。
党建和育人有机结合
“这几年,学校党委在如何发挥好党支部育人作用上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探索,把党建工作和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支部建在‘三农’服务第一线,不仅可以发挥出党支部在服务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更能让支部成员得到充分锻炼,尽快成长成才。”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近几年来,山东农大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加强与地方产业结合,到产业一线找课题、做文章,助力“三农”发展。山东农大把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员培养模式创新、农业院校服务社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和借鉴的人才培养和党建之路。
2017年,山东省小麦条锈病大暴发期间,研究生党员曹欣然、刘保友积极参与烟台市小麦条锈病的普查工作。根据气象条件,利用专业知识预测小麦条锈病的始发区域,及时发现发病叶并就地铲除,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防止该病害在烟台地区流行,保证了烟台地区小麦产量。
“社会实践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加深了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培养了我们服务国家、服务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山东农大植保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陈美云说。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9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