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教育培训

开学在即 留守儿童缺的是什么?

2018-09-05 09:03:13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守在父母的身边。由于留守儿童无法享受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全国现有697万总体数量减少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农村留守儿童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工作,并定期进行信息动态更新。一起来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情况。

  民政部分析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的原因有4个方面: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增加;

  2、持续推进返乡创业就业引导部分父母返乡;

  3、监护责任意识提高促进父母返乡;

  4、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户籍人口不断增加。

  分居两地伤别离

  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现弊端

  看完数据,让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各项情况有所了解。但马上就开学了,留守儿童还有一些什么问题呢?

  暑假里,一些留守儿童还能被父母带到打工地团聚。暑期结束后,这些“小候鸟”却只能万般不舍,告别父母回到家乡。村口公路边、镇上汽车站,是分别的地方,也是留守的起点。

  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开学固然是新学期的起点,却也意味着一次别离,意味着再一次的留守。

  “爸爸妈妈,我已经13岁了,但从没有真正尝过生日的味道。我的生日你们记得很清楚,每次都会打一个电话,可从没回家。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和爸妈一起玩,我只能远远躲开。现在我长大了,你们知道我最怕写的作文是什么吗?——五彩缤纷的童年,都说童年是快乐的,是绚丽多彩的,可在我的记忆里,童年只是一张白纸。”浙江一位留守儿童楚楚写给在外地打工父母的一封信,让人唏嘘。

  楚楚的经历并非个例,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从监护情况看,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4%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监护。

  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能与他们常年做伴的,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人之间的年龄相差五六十岁甚至更多。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结构年龄差距大,不少老人甚至还处于文盲、半文盲的状态。这让留守儿童在学习教育、健康成长、融入社会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对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再是吃不饱饭,而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出问题。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开学在即

  留守儿童缺的是什么?

  相比于书包、课本、文具,孩子们最期待的还是家长的陪伴和关心。

  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自然是加大对贫困山区的教育扶贫和教育投入,扶持产业发展,提升当地城镇化水平。多举措加大对贫困学生、建档立卡户子女的扶持力度,使适龄儿童不因穷困而辍学,同时提升贫困地区薄弱的教育能力,让留守儿童的家长们在家乡就能找到工作,留守的孩子们在村里就能接受优质教育。

  当然,对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而言,短时期内,外出务工依旧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囿于现阶段的条件,对于留守儿童比率偏高的村镇,更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他们父母无力触及的地方。

  各学校、各扶贫工作队要对有在校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挨家挨户走访慰问,关心他们的吃、穿、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返校困难。其中,对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可由扶贫、民政、社保、教育、医卫等多部门参与,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落实。还应当完善落实留守儿童信息摸排机制,主动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福利申请和送达。对失责部门和人员,严格比照救助帮扶“守土责任”进行问责,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生活不困难,未来有希望。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只是做做样子,总结材料应对检查。检查组一走,“留守儿童之家”就上锁落灰,甚至挪作他用。开学时一阵风,开学后无人问,还有些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搞活动只顾着拍照宣传,待个一天半天就走了,难以对孩子产生真正积极的影响。

  对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再是吃不饱饭,而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出问题。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只满足物质需求、只重视热闹喧嚣而忽视了精神交流。

  学校应当想办法把校园打造成留守儿童成长的温馨港湾,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搭建爱心桥梁。记者采访时,曾发现一些山区学校设立爱心热线,即在校园内专门开通免费的公用电话。孩子想念父母时,可以打电话给远方的爸爸妈妈。父母惦记孩子时,也能通过电话及时知晓孩子的成长近况。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