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 10:55:32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坤晟
秸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生态富硒茶种植合作社、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2年多来,安徽省石台县河口村几乎把全村贫困户都纳入了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从2014年至2016年底,还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41户减至10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河口村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合作社是对口帮扶单位安徽省民委围绕‘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打造的致富平台和共富载体。”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说。
护生态,黑木耳改平菇
2014年,河口村对口帮扶单位领导、安徽省民委主任孙丽芳多次到河口村走访调研。她发现,当地村民最爱种茶和黑木耳。
茶叶利润微薄,想靠黑木耳种植实现脱贫致富也不容易。
木耳的菌棒原料需要阔叶林的木屑,而整个石台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砍伐阔叶林——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2014年10月,河口村的秸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正式成立。
针对河口村的特点,安徽省民委建议合作社选择种植平菇作为突破口。
平菇的菌棒原料是棉籽皮、玉米芯、锯末,还能把黑木耳菌棒废料利用起来。
对村民而言,平菇可以秋冬季节种植,不会误了自家的茶叶和水稻的农时。
“平菇还有一个优点是生长周期短、技术含量低。孙主任考虑,要提振贫困户信心,初期必须发展见效快的项目。”李朝阳说。
秸秆食用菌合作社第一批社员是理事长徐年发等2名村干部和7户少数民族贫困户。
摸着石头过河的社员们也走过弯路。
平菇春节行情好。临近2015年春节,有社员为了加快出菇,就把大棚的帘子拉上,结果菇子缺氧。合作社赶紧电话咨询民委联系的专家鲁中祝。后来,社员们把帘子全部撤了,菇子失水严重。
好在第一季的平菇还是获得了丰收。
“看着真喜,菇子那么大!”李朝阳回忆2014年底平菇丰收的情景时,忍不住比划说。
闯销路,合作社初战告捷
2014年第一次种植平菇就迎来丰收,堆满了大棚的平菇让村干部喜在眉梢,愁在心头。喜的是产量,愁的是销路。
村干部们各显神通,托安徽省民委帮忙,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大家轮流到池州市内周边县城以及铜陵、安庆、芜湖、合肥跑市场。
李朝阳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铜陵。为了卖平菇,他和镇上的包村干部李贵高、支部书记章文庆、村主任徐光明4人,凌晨3点,抬着2筐平菇,直接去当地菜市场找批发的贩子推销。
干部焦急,村民心里也打鼓。
那段时间,社员马宏喜每天都会到村部坐坐。见到跑市场回来的干部就问怎么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干部们跑了大半个月,终于打通多条销路。
合作社每星期给社员们结一回账。社员夏光和记得,自己第一次拿了800多元。直到2015年春节之前,他总共进账12000多元。这对当时准备攒钱盖新房的他,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换品种,壮大集体经济
现在,全村共有41户贫困户加入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也开始种植香菇。
香菇虽然生产周期较长,但经济价值比平菇高,烘干之后还能卖干货,风险更小。
2017年春天,合作社新建4个种植香菇的立体大棚。
据李朝阳推算,现在一期4个大棚一共培育了5.2万根菌棒。出菇后,一根菌棒能赚4元钱,预计收益能达到20万元。“这样的大棚,11月的时候,还要再建12个。”李朝阳说。
据李朝阳介绍,今年合作社为了扩大规模,请4位社员贷出总共2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再借给合作社,灵活运用了政策。
升级的同时,合作社开始探索新的分配模式。
过去,合作社把除去各种成本后的所有收益都给了社员。
但2017年春节前,孙丽芳在河口村调研时提出,扶贫既要带动贫困户脱贫,又要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要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积累资金。
现在,根据合作社和社员的协议,未来香菇种植产生的收益,除去包括社员工资在内的所有成本后,将由村集体、合作社和社员将按照4:3:3分红。
“现在社员在合作社劳动一天工资是100元。未来社员的收入将由分红和工资两部分组成。”李朝阳说。
看着合作社越来越红火,社员马宏喜开心地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合作社越来越好。现在就像有了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