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1 20:33:36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倵瑃、邹明仲
眼下东北地区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去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了,今年玉米主产区的农民打算种什么,农机、化肥、种子都准备得怎么样了?3月底的一天,记者来到素有“黄金玉米带”之称的全国产粮大县——辽宁省昌图县,走进田间地头一探究竟。
当我们离开八面城镇大和村,坐车来到曲家店镇嘎甲村时,已是黄昏时分。静谧的小村里,炊烟袅袅,牛羊三五成群。好客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少波和媳妇郑丽君热情地挽留我们在家里吃晚饭。早年走南闯北搞工程建设,现在身兼村支书和合作社理事长的王少波很健谈,席间他爽快地答应了记者的借宿请求。
饭后,喝着热腾腾的茶水,记者与王少波一起,盘腿坐在暖暖的土炕上,拉起了家常。
种什么不再犯愁了
嘎甲村全村共7800亩地,今年玉米还是要种,可比去年减了1000多亩。王少波说,今年,全村种黄芪、防风、牛膝等中草药的面积从1100亩,增加到3000多亩,其余绝大部分种玉米,还有少量马铃薯、大豆等作物。
村民们接受中草药种植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王少波说,他自2009年起,经朋友推荐,就开始带领村民种中草药,可当时村民响应的并不多。
“种多少玉米,贵贱都不愁销路,留下的秸秆磨碎了还能喂牛喂羊,脱粒后的玉米棒子还能烧火做饭。”王少波说,可种中草药,万一卖不出去,那可就是血本无归,玉米价格好的时候,多数村民都不敢冒那个风险。
就连王少波自己,当年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了100亩。没想到,当年每亩地就净赚了近3000元,比种玉米多了2000元左右。王少波说:“俺还记得,一共拉走了两大车黄芪,赚了30万元,当时俺就寻思,这要是在村里推广种植中草药,乡亲们得多赚多少钱啊!”
“种植业要想转产,关键是销路问题。”王少波当年是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上了安徽亳州一家上市的中药厂,近十年来的合作,药厂对嘎甲村种植的中草药已经很认可,今年种多少要多少。药厂老板甚至表示,只要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还会考虑在昌图成立深加工企业,就地加工,就近销售。
谁来种不再摇摆了
从2009年全村种植几百亩,到2016年的1100亩,再到今年的3000多亩,中草药逐渐成为嘎甲村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最近几年来,乡亲们只要见到他们的村支书王少波,总喜欢打听种中草药的门道、销路和价格,亲眼看到他这些年赚了钱,也动心了,打算试一试。
“要想让中草药真正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合作社统一来种最合算。”王少波说,“如果各家各户分散着种,中草药的质量很难保证得了,更主要的是各找销路又没啥话语权。”
药厂对嘎甲村中草药的收购价,近些年来也比较稳定。以黄芪为例,王少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斤湿黄芪3元左右,每亩产1300斤左右,就能卖将近4000元。每亩地需要6斤种子,每斤种子80元,再加上化肥、人工、承包地等费用,每亩地摊下来的成本大约1300元。计算下来,每亩地纯收入近3000元,而种玉米年景好的时候,多说也就1000元收成。
今年备耕,村里的旋耕机、药材播种机都准备好了,新购置的4台农机也从内蒙古陆续运过来。万事俱备,就等着春耕开始了。
选种子不再上当了
春耕最怕遇到假种子、劣质种子,王少波种中草药在选种子时也吃过亏、上过当。2012年,他看到一家网店卖的黄芪种子比较便宜,当年就全部购进了这个种子,可出苗后才发现,不是药厂订单上所需要的品种,不光实际产量比好种子低,品质也很差,算下来一共赔了30多万元。
“正是有这类风险,乡亲们看在眼里,才不敢大面积种植。”王少波说,那之后他更加小心了,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化肥,再没赔过钱。前几天,合作社已购进了20万元防风种子、48万元黄芪种子,大伙心里更有底了。“现在俺越来越认识到,不管种什么,都得紧盯着市场变化,踏踏实实提升品质,市场打开了,种植结构调整的路子才会越走越畅。”
从单一种玉米,再通过示范带动,逐渐扩大中草药的种植规模,嘎甲村种植结构的变化,正是曲家店镇、昌图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缩影。今年全镇调减玉米2万亩、全县调减玉米14万亩,减下来的耕地主要用来种植中草药和杂粮、马铃薯等绿色、有机、无公害作物。
唠着,唠着,王少波很兴奋,噌地从炕上跳下来,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他说:“只要肯干,乡亲们的腰包一定会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