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6 08:26:3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凌姝、韩晓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宅基地在咱们农民朋友心里,可以说是最值钱的东西之一。由于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许多农民而言,在宅基地上盖起的农房便成了一份死资产,没办法自由流转,或者抵押贷款。
再加上农村的宅基地面积往往偏大、乱搭乱建、只建房不退出的现象十分普遍,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瓶颈之一。
如何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湖北宜城作为全国15个宅基地改革试点之一,通过建立基准地价体系、自愿有偿退出、超标有偿使用、农房抵押贷款等综合配套措施,算好算活了农民增收、集体壮大、耕地增加的三笔账单。
又是一年黄梅雨,连续几天的阴雨让宜城市流水镇的瓜农们忧心不已,流水镇是湖北省的第一西瓜大镇,全镇的种植面积有10万亩以上,好的年景每亩西瓜的纯收入可达3000元。可望着自己家里的80多亩西瓜田,流水镇黄冲村的村民肖涛却摇起了头。
肖涛:我们这个地方的西瓜,天干也收不到,下雨也收不到。
记者:看着心里会着急吗?
肖涛:急又有什么用?急也没有用,农民就是看天吃饭,这个没有办法。
今年31岁的肖涛是黄冲村里有名的少壮派,凭着早两年民间借贷买来的挖掘机,白手起家,把家里的收入拉到了村里的小康水平。现在,买挖掘机时东拼西凑外加民间借贷的账还清了,家里还有了两套宅子。可是肖涛却又了自己的新烦恼,虽然住的气派,可转行的心却被起步资金缺乏的现状给困住了。民间借贷利息高、金额低,家里的房子又不能抵押。在黄冲村,像肖涛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宜城市人民银行行长王大钊。
肖涛:农房是农民最大的资产,但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农民最大的负资产,因为它只有投入,一个农民一辈子呕心沥血辛辛苦苦盖出来的房子,因为宅基地不能流转,不能交易,就没有产出。
有难处的不止黄冲村的普通农户,王朝富是黄冲村的村支书,刚刚接手黄冲村的时候,他也常为村里的集体债务发愁。
王朝富:2006年之前,村里的村级债务压力还比较大,欠了200万,要怎么化解这个债务,还要搞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下水道、水泥路、广场、路灯……这些基础设施。后来一年一年慢慢还,通过村里存的有集中地,那个山林有收入,我们2010年还完了。
一边是农民自身流转资金缺乏,一边是村集体公共资金存在压力,这两笔账单摆在宜城市金融办主任王会书面前,他也急在心里,却又无能为力。
王会书:银行贷款,要有风险管控,对银行来说,抵押物要能变现才能实现它的抵押功能。我们现在农房变现最大的障碍就是现在不能流转,如果说农房不能依法转让的话,它永远实现不了它的抵押价值。
个人的账、集体的账怎么算才能算活、算好?2015年3月,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宜城市流水镇黄冲村成了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15个试点之一,这两份死账单一下子就迎来了转机。
通过宅基地的统一确权颁证,允许宅基地在一定范围内转让、出租、抵押等流转机制,宜城市进一步扩大了宅基地的权能,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走出了一条新路,把曾经沉睡的土地资源叫醒了。
宜城市宅基地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丁国锋:把农民的宅基地还有住房,一次性划到不动产登记的证上,这个目前在全国也是首次。
有了宅基地《不动产权证》,肖涛的房子摇身一变成了钱袋子。两层住宅为他换来了10万的银行贷款,钱怎么用?他心里已经有了数。
肖涛:自己搞挖掘机,自己在开,其实也蛮辛苦的。现在想想建个水库或者建个山庄什么的,有这方面的计划。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这方面的投资一次也得好几十万,也是慢慢来的事。
说起未来的发展,肖涛的语气里满是憧憬,可不久之前,他还为宅基地改革的事情头疼。因为办宅基地《不动产权证》还要交钱。
肖涛:我那个老宅,房前屋后加了栅栏搞点养殖,一交钱交了一千好几百块,现在国家政策好了,都是国家补钱,现在由反过来问老百姓要钱,有点想不通。
肖涛之前想不通、不想交的钱就是超标有偿使用费。在农村,由于产权不明,一户多宅、乱搭乱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情况不仅是基层干部的心病,同样也制约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宜城市市委书记李诗:无序建房、不仅转宅基地,把承包地、耕地都转了。加之这么多年,商品经济搞了之后,很多人外出了。我们流水镇有个村,38户走了,空壳了,占了这个地方的一半,这个土地40年没有人管,国家资产,土地浪费,一闲置就是几十年。
这样的一笔乱账,宜城的宅基地改革又该怎么理顺呢? 宜城的答案很简单——有偿使用,有偿退出。通过『分段+调节』的有偿使用办法,依据城区、副城区、集镇中心村与普通村的区别划定不同的基准价格;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超过规定宅基地面积的要有偿使用。村支书王朝富表示,这部分钱将被用于村里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
王朝富:要有他的好处,他才拿钱,老百姓现在体验到了,我们收的宅改钱,是17万5千块钱,这个钱收上来之后,开群众代表大会的时候,第一个是解决公益事业,再一个解决文化事业,像我们的广场、路灯,我这个路灯基本上是9个村民小组,加了7个了。
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宜城市宅基地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丁国锋再次算起个人、集体、土地三笔账,原来的乱账变成了好账。
丁国锋:算好个人、集体、土地的三笔账。按照规划的要求,到时候可以减少一半的村庄,也就是我们腾出耕地、土地达到5万亩,节约集约用地可以达到5万亩。我们这里春夏两季,一亩地一年2000元收入,按这个来算,农民一年就可以搞到1个亿。集体收入,土地腾出来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增减挂钩,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
一次宅基地改革的试点,宜城市叫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算出了个人、集体、土地三笔活账单。据了解,今年12月底前宜城市将完成全市的村庄规划工作,黄冲村等8个试点的经验也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