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7 22:16:5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王宇、邬慧颖
江西寻乌县,位于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是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沟沟县。86年前,毛泽东在这里写下《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今天,这个尚涵盖65个贫困村、还有近3万贫困户的贫困县,正在为摆脱贫困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脱贫—返贫—再脱贫:山里人的脱贫“拉锯战”
“在村里的帮助下,今年开春我养了3000多只三黄鸡,再有70天就可以出栏,一次能进账万把块钱,年内能再养一轮,今年能挣两三万块钱。打算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寻乌县留车镇飞龙村村民刘国峰卷着裤管,皮肤黝黑。他最近一直吃住在山上,谈起养鸡来却滔滔不绝。
然而,脱贫在即的刘国峰此前的脱贫之路却走得并不顺当。刘国峰一家六口,除了三个孩子,还有72岁的老母亲。为照顾家人,刘国峰没法去太远的地方打工,只能在附近打点短工维持生计,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全家在贫困线上挣扎。前几年,看见乡亲们种脐橙挣了钱,他心一横,筹钱种了1000株脐橙和蜜橘,眼见着收获在即、致富有望,当地却爆发了严重的果树病害,果园连续两年不挂果,刘国峰一家全部返贫,还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
寻乌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脐橙、蜜橘产业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当地果树病害肆虐,减收严重。留车镇党委书记陈艺海介绍,留车镇最多时种有1000多亩脐橙和蜜橘,因病害严重已砍掉了800亩。
“着急没有用,必须想对策。我们把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衔接起来,专门针对贫困户推进‘产业精准扶贫’。考虑到本地实际,今年引进了三黄鸡养殖产业,和贫困户一家家对接,确保他们养鸡每年收入达到3到4万元。”陈艺海说。
如今,产业精准扶贫成为寻乌县很多乡镇冲刺脱贫的普遍做法。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着力点。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对贫困户进行‘产业精准对接’,在与贫困的赛跑中赢得领先。”寻乌县县长杨永飞说。
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移民搬迁移出新天地
“靠山吃山哪比山下康庄路”,这是贴在龙廷乡建工移民进园安置点院门上的一句对联,道出了搬迁户的心声。
“以前住的是山里的土坯房,野猪经常出没,种的菜还没长好就被野猪啃掉。三户人家共用一个微型发电机勉强有电用。离最近的卫生站也有10多里路,一下雨就成泥汤路。”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龙廷乡西湖村村民曾志传感慨不已。
一年前,曾志传靠移民补助加土坯房补助及自有资金,在移民新村买了新房,三室两厅的房子,透亮舒适,电器齐全。因靠近工业园,老曾还谋到了一份上班的差事,有了固定的收入,移民搬迁移出新天地。
作为一个山区县,寻乌一些乡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山里田地本来就少,渐渐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因此,从2004年起,寻乌县组织异地搬迁工作,近年来又针对建档立卡的山区贫困户进行精准搬迁、精准安置。
“我们把贫困户的安置点放在工业园区附近,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也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山民变蓝领,脱贫指日可待。”寻乌县文峰乡副乡长何冲说。
对南桥镇高排村的小伙子陈治银而言,移民不仅移出了新天地,还“移”到了媳妇。陈治银几年前在广东打工认识了一个女孩,到谈婚论嫁时,他兴冲冲地把恋人带回深山给父母看,但翻了几座山,走到半道上,女孩就打道回府了。“必须要搬出来”,小伙子一年后搬到了南桥镇金桥移民新村,娶上了媳妇。
掐断返贫“导火线” 跑好脱贫“冲刺路”
在去年1.7万人脱贫的基础上,到2015年底,寻乌县尚有贫困人口28819人,根据脱贫攻坚计划,2016年全县计划再脱贫1.5万人,3年内实现全部脱贫。寻乌县的脱贫攻坚,进入到最后冲刺期。
“脱贫攻坚具有难度递增效应,越到后面难度越大。同时,这两年爆发的果树病害对寻乌果业和寻乌脱贫带来一定冲击,一些地方出现了返贫苗头,此外新发展起来的产业有的还未见成效,给摘下‘贫困帽’增加了新难度。”杨永飞说。
掐断返贫“导火线”,夯实脱贫基础。如何跑好脱贫攻坚“百米冲刺”的最后一段,成为寻乌人当下最迫切的“脱贫思考”。
“一方面抓好果树病害防控工作,做大做强果业,提升果业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同时要逐步摆脱扶贫发展的果业路径依赖,采取金融信贷、财政奖励、龙头企业带动等措施,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掐断返贫的‘导火索’。”杨永飞说。
“农业产业两大风险,一是自然灾害,二是市场波动。针对目前状况,要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带头作用,靠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升生产和销售能力;同时,针对种养业风险问题,要积极探索保险政策,降低产业风险。”寻乌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刘群辉说。
脱贫攻坚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记者了解到,作为江西与珠三角、闽三角地区时空距离最近的县之一,寻乌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时代机遇,承接珠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