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时政

精准扶贫“金钥匙”打开脱贫致富门

——迎接十九大专题报道《红色追寻·足迹》湖南花垣站直播侧记

2017-09-22 23:33:05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湖南花垣9月22日电(记者张玉洁)“笃笃笃,咚咚咚……”22日,一阵欢快悦耳的苗鼓声拉开了新华社直播团队在精准扶贫“发源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直播的序幕。

  十八洞村是新华社独家推出的“迎接十九大”大型系列网络直播《红色追寻·足迹》的第四站。直播中,主播团队体验了苗绣、苗族农家乐,品尝了当地特产猕猴桃,通过多种形式与这个淳朴的深山苗寨进行“亲密接触”。

  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式文告诉主播,十八洞村得名于村内18个天然溶洞。过去由于基础设施差、人均耕地面积少,到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225户中有136户贫困户,40岁以上的光棍有3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第一站便是湖南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湘西。在十八洞村,他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新时期扶贫基本方略。

  近四年来,湘西上下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实施产业、教育、乡村旅游、转移就业等十项脱贫工程,推动扶贫资源由“普惠分配”向“靶向配置”转变,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成效由注重“人均”向强调“人人”转变。

  2014年至今,湘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5.044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14%,进入了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历史时期。

  随着直播的进行,主播和网友们一起感受了十八洞村这个过去因贫穷而出名的小山村近四年来的巨变。

  从前3.5米宽的盘山小路升级成6米宽的水泥马路,村内家家门口修了石板路,户户通了自来水,农网和民居改造已全部完成,去年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今年6月,由于到村游客越来越多,加上矿泉水厂、民宿酒店等新项目的建设,再度翻修拓宽了前往梨子寨的主路。

  “近年来,十八洞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因人施策发展起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和劳务输出五大支柱产业,到去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313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吴式文说。

  总书记最关心的十八洞村大龄青年“脱单”问题,也随着村内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变化。如今,十八洞村不少大龄男青年找到了“对象”,杨再康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11月底,杨再康在村内与爱人彭晨曦办完婚礼,不久前更是喜得贵子。“现在搞农家乐赚了钱,娶到了媳妇,没想到我43岁又盼来了一个儿子!没有精准扶贫,就没有我杨再康今天的幸福!”杨再康激动地说。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十八洞村逐渐探索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展支柱产业、精准改善民居环境和精准提供民生保障“四大精准”,并确定了以乡村游为长期产业、猕猴桃为中期产业和稻花鱼等其他种植养殖为短期产业的发展模式。

  为解决土地稀少问题,十八洞村探索出“飞地经济”,在村外流转1000亩土地,建成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引进龙头企业,与全村农民以股份制合作组建十八洞果业有限公司。

  如今,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已辐射湖南各地。湘西各市县在十八洞村精准识别“四个不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升级,全面完成了1200个贫困村和74.513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登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迎来60岁生日。60年栉风沐雨,60年辉煌成就。如今的湘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发展基础、支撑条件和外部环境已今非昔比;未来的湘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照耀下,决胜脱贫攻坚、冲刺全面小康的势头不可阻挡。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