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9 09:22:2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芳,曹红艳
5月18日,北方天气晴好,蓝天依旧,但是空气质量却并不乐观。根据环保部当天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18日至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会出现一次污染过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天气不错,怎么会有臭氧污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徐晓斌表示,就是因为天气太好,才容易形成臭氧污染的有利气象条件。“臭氧污染实际上是一种光化学污染,它不是直接排放出来的,而是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污染物。夏季气温上升,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臭氧污染进入高发季节。华北地区每年5月到10月左右容易出现臭氧污染。”徐晓斌说。据介绍,5月16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且气温不断攀升,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利,光照加强、温度升高等气象因素为臭氧生成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中科院有关专家表示,各地在治理PM2.5的过程中,臭氧浓度一般会上升。因为随着空间透明性转好、辐射增强,也是生成臭氧的条件。北京市臭氧超标主要在夏天,南方城市主要在夏秋季节。
在公众心里,臭氧本是保护人们免受紫外线危害的“保护伞”,何以如今沦落为污染环境的“破坏王”?
其实,此臭氧非彼臭氧。徐晓斌解释,臭氧也有好坏之分。在平流层里的臭氧集中了全球大气90%的臭氧,这里的臭氧对人类是有利的,它可以把来自太阳的高能紫外线吸收掉,这些高能紫外线容易伤害人体。南极地区就是因为出现了平流层臭氧损耗的问题,地表生物受到影响。而在人们生活的地表及对流层,尽管只存在地球表面10%的臭氧,但是其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甚至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显著,是臭氧中的“坏”分子。
不要小觑臭氧污染的破坏力。徐晓斌表示,高浓度持续性的臭氧污染可能导致人流泪、眼睛疼、头痛等症状出现,更严重的会影响到呼吸道、心血管系统,尤其对心脏本身不好的人群,有比较严重的影响。“长期积累高浓度的臭氧,会影响整个心血管健康,严重的引发死亡,这在国外有过惨痛的教训,人们应该对臭氧污染重视起来。”徐晓斌说。
臭氧污染对生态系统也会起到破坏作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在植物表面,通过气孔扩散入理,会导致植物叶片枯黄,影响光合作用,不仅表观上造成影响,如果是农作物还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徐晓斌介绍说,此外,如果一个区域经常出现高浓度的臭氧,强氧化剂的作用下,有一些材料会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
从长远来看,臭氧还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之一。研究表明,工业革命之前,对流层臭氧的含量比现在低得多,如今臭氧含量上升,形成温室效应,对气候变暖产生推动作用。
事实上,对于臭氧污染问题,我国已经部署了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出台了VOCs的治理政策标准,大幅度削减氮氧化物等措施。但臭氧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控制难度大。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臭氧污染是仍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大气污染问题。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对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等多类污染源综合施策,在改善PM2.5的同时遏制臭氧污染。同时加强科学研究,研究臭氧的生成机理以及重点地区氮氧化物和VOCs的最佳协同减排比例,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臭氧污染防控工作。
“我们虽然阻止不了高温和强紫外线的出现,但是可以控制形成臭氧的‘帮凶’,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大部分来自人类的排放,比如汽车、工厂甚至生活中的排放,如果每个人能减少开车,努力减排,就能为减少臭氧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徐晓斌说。
专家提醒,一般情况下,臭氧的最高浓度出现在下午2点前后,一直到下午4点到5点都会浓度较高,因此公众应该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外出,白天尽量在室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