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就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
医疗救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0-02-04 20:06:07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月4日15时在委机关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有关情况。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 宋树立。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把精兵强将集中起来、把重症病人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及时推广各医院救治重症病人的有效做法。
这场发布会,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女士,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先生,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女士,请他们围绕今天的主题——“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和科研攻关”,来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2月3日0—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235例,其中湖北省2345例;新增重症病例492例,其中湖北省442例;新增死亡病例64例,其中湖北省64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57例,其中湖北省101例;新增疑似病例5072例,其中湖北省3182例。截至2月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438例,现有重症病例2788例,累计死亡病例4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14例。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21015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2755人,现有171329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例,台湾地区10例。
我通报的情况就是这些,下面请焦雅辉副局长向大家介绍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有关工作进展。
焦雅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介绍一下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有关工作情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最严格的措施,针对重症病例救治尤其是湖北武汉重症病例不断增加的形势,集中各方资源,尽最大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一是针对湖北省重症病例较多的情况,我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收治方案》,要求湖北坚决贯彻“四集中”原则,立即增加重症病例定点医院的数量,加强重症患者救治力量配备,尽最大努力提高重症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二是针对武汉市重症病例较多且较分散的情况,我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管理后勤保障工作的意见》,指导武汉市将重症、为重症患者向新开的重症定点医院转运集中。
三是开设新的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定点医院。在原有三家重症集中收治医院的基础上,也就是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开设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计划收治1000名重症患者。
四是从全国调集医疗资源支援武汉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从在京的委属委管医院和江苏、山东等十余个省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医院、省级大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抽调负责人和3000余名重症医学科的骨干医护力量组建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新的重症患者收治病区。各医疗队组派时,按照有责任担当、业务能力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要求,选派中高级职称的科主任和中高级职称的护士长带领中青年骨干医师、护士按要求完成此次高强度的重症救治工作。
此外,我们还组建了部分委属委管综合医院的重症患者救治管理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16家医院的院长或者是书记带队,随时可以驰援湖北。按照整建制接管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收治病区的方式,继续加强当地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降低病死率。
五是建立院士团队巡查制度。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晨院士团队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需要转诊集中收治的患者,确保重症患者科学救治。
六是统筹做好全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派出国家级的专家指导相关省份的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我要介绍的内容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示意,同时通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
外媒记者:
到现在为止确诊年龄最小的患者年龄是多少?最年长的患者年龄是多少?钟南山说到星期六的时候,高峰将逐渐到达,也会下降。但是我们看到,今天一天新增确诊人数增加了不少,差不多有3000,而且有60人死亡,您觉得他的预测是正确的吗?还是说现在疫情还是有一些反复?
李兴旺:
现在从拿到的病例数据来看,对于这个病,人群是普遍易感,现在我们看到最小的报告年龄是1个月的新生儿,最大年龄是90多岁的老年人,所以,人群都是普遍易感的。
焦雅辉: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因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给大家介绍对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情况,我不想给社会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我们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绝大多数患者还是轻症,这一点请大家不要因为今天谈的都是重症患者就认为我们的患者当中都是重症的病人,产生一些恐慌或者是恐惧,这一点是我想给大家传递的信号。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问题,从我们来讲,也非常乐于看到,当前疫情发展的形势什么时候能够出现拐点,我们也非常乐于看到这个拐点能够早日到来。
我们现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严格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社区的防控,包括对于人群的防控措施,在交通方面,在航空、机场、车站、码头很多地方都加强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我们在医疗救治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医疗机构设立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制度,提高检测的能力和效率,缩短从病例的发现到确诊的时间,只要发现是疑似病例,我们要求把他立即转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于重症的病例,我们要求按照“四集中”的原则集中到定点医院,按照国家和省级的专家团队要求,重症患者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按照政府要求的,戴口罩、多洗手、室内常通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会,让居家隔离防控的措施落实到位。在全国都驰援湖北、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下,我相信拐点的这一天一定会尽早到来。
健康报记者:
当前死亡病例还是在不断增加,想了解一下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死率是多少,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焦雅辉:
我这里有一组统计的数据。
首先,我想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现在统计到的确诊病例的病死率,也就是说分母是现在能够确诊的病例,当然可能还有一些轻症的病例,还有其他的没有纳入到我们目前的统计当中来。按照确诊病例的病死率来算,截止到昨天晚上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是20438人,累计死亡是425人。根据这个数字来推算,全国的病死率,就是确诊病例的病死率是2.1%。死亡患者主要是集中在湖北省,累计414人,占全国的97%,湖北省确诊病例的病死率是3.1%,全国是2.1%。
另外,武汉市的死亡人数是313人,占全国死亡的74%,武汉市的病死率是4.9%,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病死率都是高于全国水平的,如果除掉湖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的病死率是0.16%。所以,从这组数字大家可以看出,主要的死亡还是在湖北,主要还是集中在武汉,对于全国其他省份,虽然病例数也不少,但是病死率其实是相当低的。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我们这些病例绝大多数还是轻型的病例,所以不必产生恐慌。
从对死亡病例的分析情况来看,我们也测算了一下,全国的病死率基本是稳定的,现在是2.1%,疫情初期时是2.3%,可以说是略有下降。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男性为主,占2/3,女性占1/3,并且是高龄为主,80%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75%以上是一有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并且这些基础疾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还有一些患者是有肿瘤这样的基础疾病。我想跟大家解释一点,对于高龄而且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只要感染了肺炎,不是指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些高龄的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只要感染了肺炎,在临床上来讲就是一种高危因素,病死率本身也是很高的,所以并不是说因为感染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死率才高,这一点是要跟大家说明的。
为什么武汉的病死率比全国其他的省份要高出这么多,我们也分析了一下,前期重症病人主要是收治在三家定点医院,这三家定点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只有110张,容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其他的重症患者都是分散在20多家医疗机构,收治没有充分落实“四集中”的原则,收治这些病人比较分散,也不利于管理,另外也不是由重症医学科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管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力量,这也是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比较高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现在新征用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独立的院区作为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并且组织院士团队来巡诊,组织全国高水平的医院整建制地接管这些医院重症患者的管理,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院士的巡诊制度、多学科综合治疗制度、整体护理制度。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医务人员的轮替,尤其是在重症病人的诊疗和管理方面,需要的人力资源配比是比轻症和普通患者配比更多,工作强度很大,所以需要加大轮替,因为保证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我们希望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手段,能够尽快地发挥效应,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武汉的病死率应该会逐渐的下降。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注意到网上有一个专业方面的建议,就是将CT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请问这个建议是否可行?谢谢。
李兴旺:
CT的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标准,在几版的诊疗方案中是一直是存在的,比如诊断要有流行病学史,要有临床表现,最后是有影像学的肺炎表现,所以标准中一直存在。我看到了您说的网上的建议,他是建议只要有肺炎,就要进行诊断治疗,实际上我们在方案中一直在强调,只要是疑似病例,都要及时送治到定点医院及时救治,哪怕是疑似的重症病例,也要送到具备重症救治能力的,比如有ICU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不会因为诊断问题而耽误治疗。
作为一个疾病的诊断,尤其是传染病,最终的确定诊断还是需要靠病原学,比如核酸,我们拿到阳性结果才能确定他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当然,影像学也有典型的表现,包括有其他的表现,我们认为是一个临床诊断病例,对于这样的病例我们也要及时开展积极救治。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看到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门和大量的科技工作者投入了抗疫的一线,能否介绍一下我们在科研攻关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孙燕荣:
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领导小组的部署,一直把疫情防控工作当做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我们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科研攻关组,并且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专家队伍。我们一直是在跟踪研判,加强部署,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三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在这16个攻关项目中,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这几个重点研究方向来进行部署。不只是关于应急项目的推进,同时,科技部也对前期已经开展的科技创新的部署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一系列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已经产生的科技成果,积极推荐并且已经用于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我们把科研攻关工作与临床需求、防控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向联防联控机制推荐有效的临床救治产品和技术,作为我们科研攻关的首要目标。截止到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的推进,前期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病原学研究方面,我们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最快时间向国际社会共享。在诊断技术和产品方面,我们所推动和研发的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当前正在积极推动研发免疫学等快速诊断产品。在药物研究方面,已经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当前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在疫苗研究方面,因为是一个新型的冠状病毒,所以说我们为了提高成功率,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以便能够早日实现疫苗研发的成功。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随着现在治愈的患者不断增多,大家也很关心治愈率的问题,现在的治愈情况到底如何,一般治愈需要多长时间?谢谢。
焦雅辉:
为了提高治愈率,首先我想先明确一下,目前对于治愈率的计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公式,但是有一组数据可以间接回答您这个问题。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的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除了湖北以外,住院患者全国最短时间是海南省,5天,最长的是广东省,12.75天,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是9天多一点。湖北省的平均住院日是20天,从平均住院日来讲,很多患者住院时间不长就可以很快出院,说明我们治疗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湖北省的平均住院日时间长一些,第一,我们分析这和重症患者比较多有密切关系。第二,这和武汉市自己定了更为严格的出院标准有关,按照国家的临床诊疗方案要求,出院标准要求是临床的症状消失以后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中间间隔24小时,这两次核酸检测只要是阴性就可以出院了。但是在武汉有更严格的措施,所有的这些标准都符合以后,还要在医院再观察10-12天,因此导致了湖北省和武汉市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时间比较长。大家说为什么出院的患者这么少,是不是现在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实这里面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不是我们治疗的效果不好,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也就是为了提高治愈率,一方面不断对现在临床的2万多病例请专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判,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临床诊疗方案。
第一,我们近期马上要印发第五版诊疗方案,大家可以看出,我们一直在动态跟进这些有效的治疗措施,只要发现在临床上验证是有效的,我们就不断的把它纳入到诊疗方案中来,并且我们一直在强调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医药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对于延缓或者减少轻症发展成为重症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都是有临床数据和案例可以验证的。
第二,现在大家从媒体上看到说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医学是一门科学,尤其当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的时候,这里还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所以说“有效”是在实验室在体外细胞做出来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离临床效果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要经过动物实验,经过人体的临床研究。这一次在抗击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也加快了运转的过程,尽量缩短周期,能够把真正有效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为此,我们也配合科技部门、药监部门加快进行大家认为实验室有效的药物,还有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研究,我们也希望尽快能够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把它真正转化应用到临床的实际过程中。
第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从全国调集了很多医务人员提高当地整体的医疗救治水平,这些对于我们提高治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对这个病的治疗,很多都是关注在抗病毒治疗上,抗病毒治疗是对因的治疗,是去除病因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抗病毒药没有,我们就束手无策了,不是这个概念。即便对于这些抗病毒药,我们其实现在有一些抗病毒治疗的手段,最重要的是综合治疗,还有很多对症的治疗,包括重症患者生命支持的治疗,比如呼吸机使用,比如血滤的使用,还有ECMO先进设备的使用。所有的这些对症支持治疗,加上抗病毒治疗,另外中西医结合,这个效果还是有所显现的。据我们统计,从1月28日开始,新增的治愈数已经开始超过了新增的死亡数,当然可能后期还会有一些起伏,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疾病发展的过程,但是我想,从目前来看,我们综合治疗的效果已经开始在逐步的显现了。谢谢。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今天香港有一个39岁的男子死亡个案,他最初入医院时情况很稳定,但今天突然恶化死亡。请问内地是否也有类似的死亡个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不是和非典一样,有突然恶化或死亡的可能?第二个问题也是关于检测的方法,核酸检测的方法,天津曾经有人三次测试之后是阴性结果,后来第四次才确诊,广东也是经过两次测试以后,第三次才确诊。日本今天说可能会抽痰去检验。我们现在用这个方法来测试的话是不是有待改善,或者说要改变现在的测试方法?谢谢。
李兴旺:
您刚才说到的香港这例突然死亡的病例,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是在一个疾病来讲,尤其是重症病人,有的病人病情会突然加重,可能会出现这些情况。还有一点,有些病人可能会合并一些基础性疾病,也是有可能的。您刚才提到和SARS比较,SARS也有这种情况,有的青壮年病人,身体很好,但是发病以后病情进展很快,几小时之后病情很快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并导致死亡,这种情况不多,但是确实存在,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检测的问题。核酸检测方法从目前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敏感的,敏感性还好。但是也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采取标本的规范化程度,比如采取标本的时间,还有实验室检测手段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有一段时间没有完全用核酸检测试验,就是因为有质控等问题。还有一点,实际上这个病更多是在肺炎的表现,所以我们也提示医生和护士,第一要规范的采取标本。第二,相比较而言,从呼吸道标本而言,肺泡灌洗液的敏感性高于痰的结果,痰的结果高于咽部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危重病人所谓的诊断率高就是因为能够采集到肺泡灌洗液,但是一般人无法都去采集。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做提示,对于普通病人的检测,更多的是取深部痰做检测,这样可能会把阳性率进一步提高。当然,规范化的采集标本,各个环节都是要注意的。谢谢。
环球时报记者:
疫情高发区目前口罩还有防护服的供应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像网上所说的处于紧缺状态?目前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保护一线的医护人员,让他们不遭受病毒的传染?谢谢。
焦雅辉:
确实如您所说,现在全国整个的防护用品的供应都是非常紧张,供需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突出的,特别是在湖北武汉,供需矛盾相当突出。我们到明天预计能够往武汉派出的支援的医务人员能达到1万人,我们在派出这些医疗队的时候,都要求他们尽量要带上一些防护的用品,通过这种方式缓解湖北和武汉防护用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但是从现在了解的情况,现在这种紧张的状态还是存在的,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恢复生产,现在的产能还应该再高。前两天我了解到产能恢复到了40%,这两天应该还有很快的进展。另外是多方捐赠,还有从海外进口,这两天通过新闻看到,其他国家也向中国捐赠防护用品。所以,通过多个渠道,有关方面、有关部门都在积极的解决,包括湖北省也在抓紧推动当地的生产产能提高。
确实如您所说,现在全国整个的防护用品的供应都是非常紧张,供需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突出的,特别是在湖北武汉,供需矛盾相当突出。我们到明天预计能够往武汉派出的支援的医务人员能达到1万人,我们在派出这些医疗队的时候,都要求他们尽量要带上一些防护的用品,通过这种方式缓解湖北和武汉防护用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但是从现在了解的情况,现在这种紧张的状态还是存在的,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恢复生产,现在的产能还应该再高。前两天我了解到产能恢复到了40%,这两天应该还有很快的进展。另外是多方捐赠,还有从海外进口,这两天通过新闻看到,其他国家也向中国捐赠防护用品。所以,通过多个渠道,有关方面、有关部门都在积极的解决,包括湖北省也在抓紧推动当地的生产产能提高。
在防护用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当然防护用品现在出现紧缺最主要的还是医用口罩,特别是N95口罩,还有医用防护服,这三种物资中最短缺的还是医用防护服和N95口罩。为了保证这些非常宝贵的有限的防护资源能够合理使用,工信部、药监局和国家卫健委共同研究如何分类分区使用防护用品,我们也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的指引》,最主要是对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8种常见的防护用品适用区域的范围、穿脱要求、更换时间给予了指导性的要求。在什么样的区域,比如在隔离病房、隔离重症病房、隔离ICU病房,包括在发热门诊,在其他一些科室,使用防护用品我们都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就是说不是在医院里所有的区域都要穿防护服,都要戴N95口罩。所以,我们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既要开源,还要节流。我们也印发了《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医疗机构要合理的使用防护用品,保重点区域、保重点操作、保重点患者、保重点医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医务人员确实非常辛苦,其实防护用品、N95口罩最理想的使用状态就是在隔离的重症监护室4个小时,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医务人员进隔离区、隔离病房时,戴着尿不湿,减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频次,因为每出去一次就要更换一次防护用品,这就多增加了一套的使用,所以他们尽量不吃不喝,在里面能够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有的6个小时,甚至9个小时。当然,我们不提倡这种方法,但这确实是医务人员的无奈之举,防护服多长时间有防护的效果是有标准的,也是经过测定的,所以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尽快的提升产能,能够达到供需的平衡,这是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最有效的措施。
此外,为了做好医务人员感染的防控,我们也印发了《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指南》,教会医务人员应该如何做防护,如何处理,包括穿脱防护服的顺序,其实顺序不一样发生感染和污染的可能也不一样。之前在非典期间,包括这次肺炎疫情的防护过程中我们也强调,手消毒不能代替洗手,因为有时候医务人员觉得穿上了防护服就是安全的,在这种大意的情况下往往更容易发生感染,所以我们不断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保证医务人员足够的休息,这一点其实现在也很难做到。医务人员现在是高强度工作,无论是身心还是抵抗力以及整体身体状况一定是下降的,正常人在身体状况下降的情况下,也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容易感染。前面我也提到了,在重症集中收治的定点医院建立了很重要的一个制度,就是医务人员排班轮替制度,要科学排班,一定要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充足的战斗力去战斗在防治肺炎疫情的第一线。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请问孙主任,您刚才提到了药物研发是科研攻关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近网上出了一个热门的药物,就是瑞德西韦,最近科技攻关是否发现了其他有临床医疗价值的药物,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谢谢。
孙燕荣: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科研攻关工作一直遵循五个重点的方向来系统推进,药物研发是我们五个重点方向中的一个。在药物研发方面,我们主要还是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作为我们应急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新药研发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攻关,充分利用现有的已经具备的研究基础,最重要的是在已经上市的和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这些药物中来进行系统化的、大规模的筛选,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而药物筛选之后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来确定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有效性。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除了您刚才说到的这个药物之外,我们还发现了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以及中成药中一批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上市药物。比如磷酸氯喹是已经上市的一种抗疟药,在体外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非常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现在我们也正在加紧、递次推进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初步显示出来了磷酸氯喹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具有一定疗效。当然,我们还将进一步的进行系统研究。
刚才您提到的瑞德西韦,这次攻关开始之后,我们一直在积极的加强国际合作,结合国内所开展的体外的系统筛选,这个药我们也进行了系统的评价,这是一个在国外已经应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还没有完成全部的临床试验。国内相关的科研单位在体外的病毒筛选过程中是展示出来了很好的体外活性。日前,国家药监局已经通知申请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可以开展临床试验。所以,我们也期待在临床试验中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预计这批药物会在今天下午抵达国内。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所推荐的药物的研发之外,在科技部启动的应急项目中,我们加大力度在药物研发方面进行部署。承担应急项目的科学家们还在遵循科学规律、遵循充分的知情同意和伦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包括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在重症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探索,我们非常期待也非常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尽快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能够为我们的重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科研工作者从未放松,他们也一直奋战在一线,我们相信在这次的疫情防控中,科技创新也一定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有效的支撑这次疫情防控工作。谢谢。
中国新闻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湖北省等一些地区每天的新增病例还是有不少,请问一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武汉等疫情高发地区各大医院发热门诊是否能够应对患者的需求?对于加强患者收治工作,咱们有哪些举措?谢谢。
焦雅辉:
关于发热门诊,我们在全国统计了一下,全国现在31个省份一共设置了1.5万个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是2092家。为了及时掌握发热门诊的情况,因为我们知道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对于我们发现疑似病例,研判发展的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发热门诊日报告制度,每天全国的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还有留观的人数都会报到我们这儿来。今天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是截止到晚上才能把这个数据都收齐,这样能够更好的反映24小时的情况。我们昨天的数据显示,全国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一共接诊220865人次,较前一日减少了16710人次,下降了7%。实际上不仅是昨天较前天比下降,最近这些天以来,我们从全国监测的情况来看,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次都是在下降的。新增的留观的病例是10342人次,就是留观是临床大夫觉得有点怀疑的,就要把他留下进行医学观察,当日24时仍然有32545人处于留观状态,也就是说昨天全国有3万多人是处于留观的。很可能我们的疑似病例应该从这当中产生,从疑似病例当中再产生确诊病例,是这样一个逻辑。武汉市全天的发热门诊接诊病人是12568人次,较前一日增加56人次,从趋势来看,虽然武汉的发热门诊人次绝对数在增加,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增幅是放缓的。新增的留观是194人次,较前一日减少了4人次。总的来看,发热门诊工作量,包括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是在逐渐减轻或者说逐步下降。从发热门诊来看,基本能够满足这些患者的就诊需求,当然湖北和武汉这样一些局部地区的负荷相对来说比较高,因为本身冬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
关于您提到如何能够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如何在湖北武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武汉是一床难求,所以现在也在不断扩大床位的供给,我们每天有医疗资源的日调度制度,每天医疗资源日调度包括当天能够开放的床位是多少,还有多少缺口,当天能够投入的医生,包括护士,医务人员的力量是多少,还有多大的缺口。
从医疗资源日调度的情况来看,床位缺口还是比较大,医务人员的数量目前还是能够基本满足诊疗需求的。现在武汉也在多方采取措施,不断增加床位的供给,包括也在新增一些定点医院的床位。大家也注意到,火神山医院已经投入使用,马上雷神山医院也要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在不断增加住院患者床位的供给。
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一则新闻,湖北省和武汉市也在征用一些公共设施,尽量的来收治需要医学观察的和轻症的疑似病例,主要征用的是一些体育场馆、会展中心这样一些场所。我们为了支持武汉开展这项工作,因为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相当于把具有传染性的病人都集中隔离收治在一起进行集中治疗,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社区传播的风险。把这些病人都集中收治,征用这样一些设施,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就很大,在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缺口,因此我们从昨天开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采取这个措施之后,昨天开始又在全国调用应急储备的方舱医院,在全国23家地方的方舱医院当中调集了20家,从今天开始陆续要到达武汉,支援这些集中收治的轻症患者的诊疗工作。方舱医院预计有600多的医务人员,另外从全国陆续调集了1400名护士到武汉看护患者。同时我们从中国CDC、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CDC调集了三个移动P3实验室,这些主要是针对轻症的疑似的病例。P3实验室,目前主要是在三个区域,所以我们调集了三个P3。这些方舱医院和护士主要是补充到这三个集中收治观察病例和轻症疑似病例的区域来负责他们的诊疗和检测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综合的举措,能够做到让这些患者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中国日报记者: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现在的重症患者有2700多例,刚刚提到了大多集中在老年人群,请问针对这些重症的病例,主要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效果如何?谢谢。
李兴旺:
实际上这个病是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把病毒杀死。但是目前来讲,我们还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实不光这个病,我们绝大部分的病毒性疾病都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我们对病毒性疾病来讲,所采取的治疗还是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比如一般的病人,我们称为“自限性”,注意休息,服用一些药物就恢复了。对于重症病人,像肺炎病人,重点是在于生命支持和呼吸支持,像刚才焦雅辉局长讲的,对于这样的病人要集中收治,用整建制的ICU队伍对病人进行集中救治。在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持下,在支持治疗、呼吸支持等方法下,我们会尽力恢复病人的病情,帮助病人身体处于平衡状态、维持营养、呼吸支持,帮助病人渡过急性期,使病人尽快进入恢复期,这是医生所能做到的。刚才说到,很多医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辛劳,也在给病人提供最大支持,帮助病人能够渡过疾病的难关,能够顺利进入恢复期。谢谢。
中国人口报记者:
刚才提到N95口罩的供应保障问题,近期有医务工作者,包括不少媒体倡议,让大家把N95口罩留给一线的医务人员,普通的老百姓佩戴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怎么看?另外一个问题,刚才提到武汉的医疗资源现在非常宝贵,近期有媒体关注到孕产妇这个特殊群体,请问目前在武汉孕产妇发病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谢谢。
焦雅辉:
关于口罩合理使用的问题,其实我们还是倡议大家合理使用,特别是在当前抗击肺炎疫情如此关键、如此紧张的阶段,确实要合理的使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为了做好对于不同风险人群的防护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了一个指南,这个指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还有一个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对于口罩佩戴使用的原则,推荐什么样类型的人戴什么样的口罩,包括儿童戴口罩的注意事项等都提到了。
主要是把口罩分为四类,一类是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这种口罩推荐给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比如交通工具,或者在大街上行走,这些都属于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我们戴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就可以了。
第二种是医用外科口罩,这比刚才前面提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效果还要好一些,这些主要是推荐给发热的,或者是怀疑的,包括公共交通的司乘人员,还有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等,在岗期间佩戴。
第三种是N95口罩、KN95的口罩,还有以上的颗粒物防护口罩,对于一些更细小的颗粒能滤过,大颗粒就滤过不了,这个防护效果比前面提到的两种更好一些,这些主要是推荐给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和做实验室检测,做核酸病毒检测的人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或者是密闭的公共场所也可以佩戴。
最后一种是叫医用防护口罩,这个是最高等级的专业用的口罩,推荐给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以及确诊的患者在转移时佩戴,因为给患者戴什么样的口罩也很重要,我们要求在发热门诊发现发热的病人也要给他提供一次性的医用外科口罩,这个是推荐给红区里面的医务人员使用。这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指引,还是要看个人情况,我们也呼吁大家尽量能够按照这样一个指引来科学合理的使用口罩,其实有时候过度的防护,过度的恐惧也没有必要。
关于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孕产妇一旦得病,能不能保证救治。我们已经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的医疗单位一定要统筹做好肺炎疫情的救治和其他患者正常医疗需求之间的统筹工作。因为我们不仅是要关注到肺炎的患者,同时我们还有更多的患者有正常的医疗需求,所以我们要求其他医院为了减少人员瞬间就诊高峰,减少人员密集,通过预约挂号的方式,提前发出告示,拉大正常门诊开诊的周期。利用互联网+提供网上的咨询服务,通过多种手段避免人员到医院就诊的密集高峰,而且不能影响必需的急诊手术或者急诊病人的就诊。包括孕妇在内的所有人得病之后,我们要求仍然要满足他们正常的医疗需求。
最近我们也注意到有一些媒体报道,特别是在武汉,有一些孕妇没有地方做孕期保健,包括一些血液透析的病人,因为他们原来就诊的医用被征用作为定点医院了,这部分病人的就医出现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求全国各地在征用定点医院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原来就诊的病人登记造册,每一个病人都要给他办理好后续的治疗,特别是对于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治疗的,像孕妇的孕期保健,还有血液透析的病人,我们要求都要给他安排好连续性治疗的医疗机构,并且要登记造册,他之前就诊的病例资料也要同时传递给下一个承担治疗任务的医疗机构,通过病例的完整性能保证他在下一个医疗机构就诊的安全性。
关于武汉前一段媒体报道的问题,我们也和前方组的同事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一下进展情况,据前方组的同事介绍,现在在武汉,一些孕妇就医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液透析也基本能够满足。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机的使用,每个患者透析是需要一定时长的,每天一台透析机能够透析的病人是有限的,通过延长透析班次,医务人员加大工作排班时长,尽量解决血液透析患者正常的诊疗需求问题。您提到的这些问题都在妥善的解决和安排。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在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是治疗的关键难点?对于这些难点是如何解决的?目前武汉当地的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中有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给其他省份和基层的医疗机构借鉴的呢?谢谢。
李兴旺:
从救治本身来讲,我们还是讲究科学救治,实际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回答了一部分。对于病毒性疾病,我们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给予病人支持疗法,比如包括营养的支持,包括病人的休息,如果病人有咳嗽我们要止咳,病人呼吸困难,要相应地给予不同级别的氧气疗法,比如鼻导管吸氧、高流量的鼻导管供氧,包括有创、无创呼吸机,包括ECMO系统,这保证了各个层次的危重症病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支持。当然,大家都希望这样的病人经过我们治疗之后都能够有很好的救治率,但是每个人的疾病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再怎么治疗,包括有基础病的人,甚至包括青壮年人,如果疾病过于严重的话,可能医生尽力了,但并不一定能够把病人的生命救治过来,这点还是希望大家给予理解。但是在救治过程中,我们会坚持医生的基本职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点大家要了解。
我还想说,病毒性疾病大家都讲要积极救治,是要积极救治,但不是积极救治之后都能保证病人存活,大家对疾病还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焦雅辉:
我想补充一点,对于重症这块,刚才兴旺主任是从专家技术层面来讲,从管理层面来讲,还有很重要的几点,也提示给其他省份,算是一个经验,希望引起重视。
第一,呼吁患者一旦出现症状,还是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根据分析数据显示,死亡的病例当中,有一些人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是很长的,耽误了宝贵的就诊时间,一入院就是重症状态了。现在随着防控的力度和大家重视的程度不断加大,现在我们在分析死亡病例发现,有很多临床病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是在缩短的,说明大家就诊的意识在增强了,一定不能拖到很严重的时候再去看病,这是要强调的第一点。
第二,我们在诊疗方案中,专家在总结病例资料时也提出来,有一些人是高危人群,我们要关注这些高危人群,比如这次非常明显的就是高龄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我们在临床上提示医生,对于这样一些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给予相应的治疗,不要让他从轻症状态发展成为重症状态,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机和很关键的一个点。
第三,前面我已经提到了,现在对于重症集中收治采取的是综合治疗方法,所以一定要有综合的治疗方案和医务人员的团队,这样对于取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也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另外,提示政府相关部门,从武汉和湖北的情况来看,为什么武汉现在的重症病例比较多,并且死亡病例比较多,一个是分散在医院,另外这些医院没有那么多的ICU治疗设备,设备数量和每天发生的重症病人数量之间的差距太大,没有这么多设备,我们现在也在全国紧急调集呼吸机、监护仪等这些重症监护室里面必备的设备。现在有1千多张重症的床位,我们还要为这些床位调集相匹配的设备,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提示其他地方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医疗资源的储备和统筹协调,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谢谢。
主持人:
今天的发布会,围绕着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和科研攻关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我们明天的发布会将围绕大家关心的医疗救治整体工作安排回答媒体的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可以把关心的问题提前发给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