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6:46:4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12月14日,“第四届海外农业研究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FAO、WFP、IFAD和AGRA等驻华机构的代表、泰国、乌克兰、墨西哥、菲律宾、韩国等五国驻华使馆外交官出席了开幕式。围绕“新形势下的海外农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展望”主题,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梁桂宁所长做了主旨发言。
彭廷军在发言中指出,农业是民生之本,是多双边交流磋商的焦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贸、科技合作的重要领域。我国已累计与94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与8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农渔业合作协议,近年来引领金砖、G20、中国东盟等多边和区域农业合作取得丰富成果。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普遍达到90%以上,农产品贸易额由2000年的243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2300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为保障紧缺农产品供应,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他表示将继续不断完善农业多双边交流磋商机制,优化农业领域外商投资环境,健全农业对外合作的融资、保险、信息、人才等服务体系,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化的投资、贸易、科技合作促进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对外合作创造机会、提供支持。
孙坦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计划。他指出,海外中心成立4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对外合作战略需求,初步建立了数据密集型农业战略决策、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全球化模型和知识密集型农业智库服务三大支撑体系。累计完成101国重点国别报告及专题研究的智库产品,连续发布了海外农产品市场监测报告,建成了以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同名微信公众号、海外农业观察、海外农业研究大会为支撑的发布平台,服务决策效果显著。在中国农科院的支持之下,更加强化海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集散地功能,更多围绕中国农科院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合作战略目标,今年还牵头FAO 区域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合作重点农业技术示范两项任务。海外中心已准备好肩负更多的职能和使命,未来将继续大力建设大数据平台,开展海外农业信息监测和数据挖掘研究,不断完善大数据支撑的智库建设,成为专业智库和前沿技术支撑的农业对外合作助推器。
会上,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办公室主任陈志钢发布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与海外中心合作研究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发布海外农业研究中心2020年智库研究成果。围绕会议主题,大会还组织了国际组织、国别以及科企合作三场专题研讨,全面剖析了后疫情时代海外农业发展新态势,并从国际组织未来五年规划、重点国家农业发展合作和科企业合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即将开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内外专家学者相互交流和分享了宝贵经验,将继续通过多元化方式来推动新形势下海外农业发展与合作,从而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