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 14:03:35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
近几年来,大连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之所以纷纷走出国门,并迈进高端市场,其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就是与世界接轨的标准化。“十二五”时期以来,大连市始终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并坚持常抓不懈,从而使大连农产品取得了走向世界的一个又一个通行证。
为加强大连市农业标准体系建设,2014年,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出台《大连市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大连市农业技术规范的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和5万元。这些政策措施,对加强大连市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十二五”时期以来,根据大连农业生产实际和市级标准制定规范,市农委先后组织制(修)订大连农业地方技术规程67项(不含渔业和林业)、辽宁省农业地方标准4项。并制订了《绿色食品大樱桃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草莓生产技术规程》等5个大连市地方标准,今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苹果矮化自根砧集约栽培技术规程》已通过辽宁省农业地方标准立项审核。同时,近年来认真筛选、整理适合大连市生产实际的蔬菜、水果、畜禽、疫病防控和检验检测五大类国家、行业和省农业标准391项,汇编成册印发基层,全市适用农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种养业生产基本实现有标可依。
示范创建活动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化示范县、标准化菜园、标准化果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截至2015年底,大连市共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6个、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0个、标准果园1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4个,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9.6%。标准化果园由园向区域拓展,实现了整村甚至整乡更大规模的创建。通过对示范主体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积极推广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等减量化绿色生产技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品一标”认证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效期内无公害认证农产品达到653个、绿色食品282个、有机食品15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三品”生产面积达到539万亩,占全市耕地、果园总面积68.7%,创历史新高。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三品一标”产品为重点,着力打造了有良好产业基础和规模优势的大连农业品牌,做大做强大连蓝莓、大樱桃、棚桃、苹果、大骨鸡等区域公共品牌。到目前为止,全市认定有效期内市名牌农产品58个、辽宁名牌农产品35个,居全省各市首位。目前,大连市认证企业普遍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投入品使用规范、生产记录档案、产品质量控制等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产品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对稳定全市农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从国家农业部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例行监测结果看,大连市地产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从2005年不足80%,到目前已连续8年稳定在96%以上,“十二五”期间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