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热点观察

接连出招 低收入村要“摘帽”

2018-04-17 11:34:56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记者 赵语涵

  插图 程思遥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精准扶贫攻坚战”落实在京郊,就是促进低收入村、低收入户早日“脱低”“摘帽”。低收入村如何通过产业发展让村民增收致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位于密云区西田各庄镇的新王庄村、青甸村正铆足干劲儿,接连出招儿,想给密云、乃至京郊的低收入村增收“打个样”。

  抓引领

  仨村建联合党支部

  新王庄为啥有个“新”字?原来,这是一个水库移民村。搬迁前,村民居住在密云区石城镇的王庄村。修水库搬迁后,新王庄村落户西田各庄镇,与另一个搬迁村青甸村一起,紧挨着当地的署地村。由于是搬迁村,两个村人均土地较少,村里也没啥产业,村民一般靠外出打短工挣钱,两个村都成了西田各庄镇的低收入村。

  多年来,新王庄、青甸和署地村几乎没有明显界限,3个村情况也类似,资源少、就业少、发展滞后。去年,市委书记蔡奇来到新王庄村调研低收入村情况,他提出,要像“解剖麻雀”一样,探索低收入村如何脱低致富,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帮扶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随后,密云积极行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式,结合新王庄村和周边村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新王庄、青甸、署地“捏鼓”到一块儿,成立联合党总支,统一进行“顶层设计”,一起发展产业、提升环境,引领三个村往前奔。

  联合党总支成立后,改变了原来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由一名书记、两名副书记、三名委员组成。书记和副书记分别由镇里的机关干部和村第一书记担任。党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原村级党支部,现有党员51名。新成立的党总支让三个村更加抱团儿,开展各项工作都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在前。每周四为工作例会日,大家伙儿聚在一起,总结工作,计划下一阶段的内容,都憋着劲儿早日“脱低”。

  抓产业

  农业旅游齐头并进

  想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头等大事。按照联合党总支的统一规划,三个村确定了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与民俗旅游齐头并进、融合发展。

  民俗旅游方面,村里建立了以“合作社+农户”形式与风林宿公司进行合作的云蒙田园农宅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共有44户村民将房屋出租,有14户村民与农宅合作社签订了农宅出租和山场土地流转协议。不久,这里将有精品民宿、“1958”艺术区、科学讲堂、村史博物馆等众多特色项目相继建成。

  现代农业方面,村里成立了种植木耳、芽菜为主的云蒙田园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种植木耳、芽菜增收致富。低收入户吴连成去年种了3亩木耳,仅两个半月就收入7万元,今年他干劲儿更足,下决心要“脱低”。除了种植木耳、芽菜,村里还将一处闲置农业园区收回,利用密云有关帮扶资金,建起现代化半地下温室大棚,计划免费交由低收入户使用,种植老口味番茄。目前,村民崔士忠成了第一个用上“扶贫大棚”的人,首茬番茄已成熟上市,预计收入可达四五万元。

  抓帮扶

  建起村级扶贫基金

  新王庄村还在低收入户的帮扶上做起了文章。去年,村里从对口帮扶单位和镇里筹措资金30万元,建起全市首个村级扶贫专项基金。

  为此,新王庄村制定了《扶贫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办法》说明基金主要用于5个方面,即:低收入户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的;自主创业需要帮扶的;村集体在发展产业时遇到困难的;村民因遇到特大疾病而致贫的;村民子女上学遇到困难或考上大学需要奖励的;以及出资人支持的其他事项等。以上几方面都可以由村民申请后,经过镇、村两级审核,得到基金扶持。

  为保证基金的每一笔钱使用透明,镇、村两级还制定了基金管、用分离的办法。“基金虽然用于村里,但并不存放在村里,而是放在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单列科目,专人专管,避免了钱搁在村委会或是‘唐僧肉’人人都想吃的现象。”新王庄村第一书记王森东说。目前,已经有10多位村民因特大疾病、创业、子女就学等申请到了帮扶金或奖励金。

  村民李福文是村里的低收入户,多年来,家里仅靠他外出打短工为生。“几年前,我出去做瓦工不小心摔伤了腰,就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儿了。我跟老伴儿都上了岁数,文化程度也不高,很难找工作,只能在家呆着。”李福文告诉记者。去年,在村级扶贫基金的帮扶下,李福文跟爱人商量开了个小吃店。“我把想法跟村干部说了说,他们特别支持,帮我从基金里申请了一笔奖励金,小店开张后,还帮我在村里广播宣传。”在村里的支持下,老李两口子干劲十足,力争要靠小店增收致富。

  抓专业

  村里请来法律外援

  随着村里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签约等法律问题频频出现,村里缺少这样的专业人才把关,咋办?巧的是,新王庄村第一书记王森东正是从密云区司法局挂职而来,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一支由司法部门工作人员、专业律师、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不定期来到村里,帮助解读法律政策、调解涉法纠纷、把关法律问题。

  法律服务团通过定期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帮助解读各项帮扶政策,解决土地流转、集体资产承包经营、物权关系等多种法律问题,引导村委会、村民依法依规解决村庄规划和生产建设中的各种难题。

  “多亏了这些法律外援,村里发展遇到的种种法律问题,他们都积极帮忙出谋划策。”王森东告诉记者。此前,村里计划盘活一处闲置厂房,用于打造水库移民文化旅游区,但跟厂房所有人在土地使用问题上一直没能达成一致。“律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如果走法律程序,时间会拖得比较长,所以希望我们通过调解,解决这一问题。在司法部门专业调解员的调解下,厂房所有人同意了村里给出的补偿条件,让我们的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王森东说:“如今,村里正有多个项目正在或即将展开,真的离不开这些法律外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