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热点观察

三十年谋一果——记甘肃省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

2017-10-19 10:42:37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记者:陆家木 李奇维 通讯员:李鹏鹏

  “中国苹果之乡”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是农业部划定的优质苹果适生区域。近年来,静宁县坚持走科技兴果之路,不断优化苹果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苹果品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专门抽组全县果业技术骨干组成一支全县果业技能精尖人才队伍,成立了集苹果新技术,科技新成果,果树新品种,栽培新模式引进,实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果业技术部门。科技引领产业转型,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先后编制完成了《静宁苹果“十三五”发展规划》,《静宁苹果标准》,《静宁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规划方案和技术标准,主持完成的《苹果新优品种“成纪一号”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获得了2015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苹果高光效管理技术》、《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课题,为全县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选育出“成纪1号”“静宁1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先后被平凉市总工会,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平凉市五一劳动奖状”“平凉市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他们是产业扶贫的排头兵,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三十年谋一果”,栽培面积达到百万亩的静宁苹果已成为全县助农增收,消除贫困的首位产业,但发展中存在的整形修剪技术落后,幼树进入结果期晚,前期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栽培果树的积极性,延缓了致富步伐。为此,研究所干部职工发扬“白加黑”,“5加2”的工作精神,充分调研,精准论证,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静宁气候特点的“一年定干,二年重剪,三年拉枝细管,四年保证丰产”的“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生产栽培技术”,使果树提前两年挂果,每年每亩增加产值1000元以上,全县10万亩幼园因此项技术年增值1亿元以上,该技术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列为新技术,已在甘肃及全国苹果产区重点推广。为扩优增质解决难以进入高端市场的“瓶颈”问题,开展了“红富士苹果提质增效栽培示范和推广”项目研究,示范推广“树形改良,配方施肥,果实套袋,无公害农药使用”等现代果业技术,果园平均亩产由历年120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优果率由30%提高到60%,亩增效益1200元以上,使全县60万亩挂果园年增值6亿元以上,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理论的通俗化,技术的简单化被广大果农誉为“听得懂,看得见,很实用,见效快”的致富“金钥匙”。有了适宜的技术,示范和推广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让先进的栽培技术早日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抓手,研究所干部职工奔波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手把手,心贴心开展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年培训果农5万人(次)有效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了果农的技术水平,保证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让产业扶贫,助农增收不在是一句空话。

  他们是现代栽培模式的探路者,探索矮密栽培技术,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静宁县多为山塬地果园,立地条件差,无灌溉条件,引进技术适生性差等实际,研究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矮化密植技术作为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研究出了适宜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的矮化栽培模式,采用“基砧+短枝型品种”的模式,结合“一年定干,二年重剪,三年拉枝细管,四年保证丰产”和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出了树品小,树势健壮,抗寒抗旱性强,早果丰产性好,效益高经济寿命长,建设成本低的建园模式,是外地引进模式成本的五分之一,比传统技术提前2-3倍结果,4-5年亩产能够稳定在1500公斤以上,亩产值1万元以上,盛果期亩产值在5万元以上,是传统模式的2-3倍。在此基础上,研究所不断完善乔砧短枝现代栽培模式,积极付诸实践探索,先后在仁大,李店,治平8乡镇建成示范园2600亩,有效破解了陇东黄土高原苹果发展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静宁特色的矮化密植路子。

  他们是良种苗木的培育者,建立示范基地,推动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静宁果树研究所一直以来把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作为提升果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14年春天,在城川镇大寨村建成三圃(母本圃、采穗圃、繁育圃)配套的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00亩,率先开展了无病毒分枝优质大苗繁育研究,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出圃“成纪1号”,“静宁1号”等带分枝优质大苗100万株,有效解决了本地苗木匮乏的困局,该苗木比外调苗木提前两年挂果,树苗产可达150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为了解决苹果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研究所瞄准国内国际一流,结合国家技术种质资源,保护库项目建设,积极搜集,保存苹果种资源,引进了国内外名优品种及砧木110份,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针对老果园更新改造,基地开展了重茬建园试验,减缓重茬障碍影响。基地还先后承担了“新优品种引进与优质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国家级星火项目”、“静宁苹果无病毒良种大苗木繁育基地”、省级科技惠民示范项目,省农牧厅“静宁县苹果矮化密植及支架栽培模式实验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均通过科技厅的验收和鉴订,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加强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研究所建立以来,通过加强院所合作,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苗木基地,多途径搭建交流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有效推动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2014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在城川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立了甘肃农业大学“专家院”,建设成了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苗木繁育,职业农民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示范基地,有效破解了苹果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合作,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建立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定期聘请苹果产业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先后邀请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韩明玉,赵政阳,孙广宇教授进行职业农民培训,交流研讨苹果产销,市场建设,苹果文化,新技术交流引进等。研究解决苹果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建立了苹果脱毒繁育中心,成功完成了GY抗重茬砧木,M27,陇东海棠及英伟,蜜脆,成纪1号,烟富0号,红露等名优稀缺砧木,品种的脱毒再生体系。建立产学研实训基地,作为甘肃省职业技术学院,平凉机电工程学院等院的教学实习基地和静宁县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静宁大地,果香万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静宁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试验示范基地以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为挂靠单位,站在研究所的果树实验基地,展望未来,农艺专家,研究所长李建明的脸上是满满的自信。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