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热点观察

高点寻突破 潮头斩浪行

2016-12-16 20:15:2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村工作通讯》记者 蒋钊 杨勇

  2016年对于中国农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多年持续提高的玉米最低收购价一朝让位,市场在决定农产品价格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破冰而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改革又迎来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落地生根,未来五年中国农业发展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这一年,农业发展进入了“动力转换、结构转型、方式转变”的新阶段。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中国农业朝着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更加注重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方向走去,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做出了新的贡献。

  调玉米增大豆

  种植结构更加合理

  2016年山西朔州“粮改饲”按下快进键,作为全国草牧业改革试点,朔州全市“粮改饲”面积达66.2万亩,其中农户种植青贮玉米39万亩、苜蓿12万亩、燕麦草12.6万亩。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带动下,80%以上的农户与养殖场签订了协议。甘肃省静宁县原安乡压减玉米种植面积1万亩。“腾出来的这1万亩土地,其中6600亩我们种上了早酥梨,300多亩种上了中药材和小杂粮,剩余的则全部种上了马铃薯。”原安乡党委书记赵小灵说,“压粮扩经”和“低价低产变高价高产”是乡里调整种植结构的两篇文章。

  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库存较多,成为2016年种植业调整的重点。2015年11月农业部印发《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16年底,“镰刀弯”地区等非优势区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超过年初1000万亩的预期。粮改饲试点、粮豆轮作成为玉米调减的配套工作。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35亿元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其中支持规模经营主体15亿元、粮改饲补助10亿元、玉米大豆轮作7.5亿元,重点用于“镰刀弯”地区粮改饲、粮豆轮作补助。

  全国玉米调减任务有一半落到了玉米种植规模已达1亿亩的黑龙江。2016年黑龙江省印发《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补贴试点面积为650万亩,补贴标准为每亩150元。黑龙江省北安市试点“粮豆轮作”项目,不仅增加作物产量,还保护黑土地,减少病虫害,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主要粮食作物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轮作。

  针对近年来国内大豆缺口逐年扩大的情况,农业部制定了《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优化区域布局、狠抓政策落实、推进科技创新,力争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增加4000万亩。同时,强化对大豆的政策扶持,通过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开展耕地轮作制度试点,支持东北冷凉区和农牧交错区推行玉米大豆轮作,探索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轮作制度。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增加1046万亩。

  吉林省敦化市联益农副产品合作社理事长赵显清管理着7500亩耕地,今年已经着手调整种植结构,改种了1800亩大豆,他说,“回归粮豆轮作传统,让病虫害减少,土壤肥力和粮食单产都会提高”。

  种好草养好牛

  中国奶业再出发

  整顿之后是振兴,三聚氰胺事件8年后,中国奶业“脱胎换骨”取得长足发展:全国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以上,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在100%,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48%,奶业20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许多产品在国际上获奖……这些数据是中国奶业年终考的分数。

  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养奶牛”的概念已经彻底改变,陕西西安银桥乳业二厂厂长王锦玲的牛舍里,奶牛心情舒爽地卧在“席梦思”卧床上,享受着高温酷暑下5分钟吹一次风扇、喷30秒水的幸福生活。王锦玲总结出“吃好睡好干净干燥”的养牛经,组织员工定期打扫卧床,每年给牛剪两次指甲,把奶牛当成孩子照料。

  完善现代奶业质量监管体系,“严生产,强监管,创品牌”。飞鹤打造出了我国婴幼儿奶粉第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源头的饲草种植、规模化奶牛养殖、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全程可控。今年,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再次捧回了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实现奶农奶企合作共赢。2015年,全国1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所占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28.8个百分点,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奶源占60%以上。全国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达到1.51万个,比2008年增加了6.2倍。河北省率先探索建立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签订《完善奶业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合作备忘录》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增强奶业国际竞争力。乳企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辉山乳业吸引到全球五大乳制品公司之一的荷兰皇家菲仕兰的产业投资。在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看来,近期进口奶价持续攀升,基本与国内原奶价格持平,预示着中国乳业的拐点已经到来。

  着力宣传引导和创新营销,不断提高乳品消费水平。2016年8月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伊利、蒙牛、光明等20强企业联合发布《中国奶业振兴宣言》,吹响了中国奶业全面振兴的前进号角,带头把国产乳品优质安全的品牌树起来、把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

  保生态减消耗

  绿色增产见成效

  浙江为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画了个“圈”,编制实施了《畜牧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和《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浙江金华的美保龙种畜育种公司转型成为庄园风格的现代牧场,生态湿地有模有样,温室大棚里种满蔬菜,入选浙江省首批美丽生态牧场。

  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开采地下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导致了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环境已经亮起了“红灯”,靠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15年农业部开始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如今已成效显著。

  今年,江苏常州溧阳市种粮大户江海清管理的5400亩水稻收益比其他农户好得多,每亩成本还比去年节省了5~6元。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倡议下,水稻全部采用新型缓释多肽肥,仅增加一点氮肥,其余均比往年要少施两次以上;而农药大多是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再加上无人机作业,农药基本不浪费。据常州市农业生产资料协会统计,今年1~9月,常州供销社系统供应本地农业用肥10.1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7.22%。

  在“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体目标要求下,今年全国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超过4亿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黑龙江、河北、四川、浙江等多个省份提出要提前甚至年内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农膜回收率、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超过60%;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启动实施,在东北地区、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和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已先期试点616万亩。

  与此同时,今年农业部通过整合资金集中建设了100多个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县,遴选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统一标准、集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山东省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平台,整合资金3.7亿元,在全省遴选43个主产县,以开展共性技术瓶颈攻关、集成绿色高产高效模式为重点,突出抓好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努力实现控水、控肥、控药“三控”目标,打造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升级版,示范引领种植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扶产业促脱贫

  农民增收途径多

  产业扶贫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基础。无论是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还是发展教育脱贫等,一系列重要扶贫措施要持久见效,归根到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发展产业有助于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拔掉“穷根”,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今年,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明确了产业扶贫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贫困户受益机制等。

  江西赣州先后实施“山上再造”“兴果富民”“建设世界著名脐橙主产区”“培植超百亿元产业集群”等战略举措,形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脐橙优势产区。2015年脐橙种植面积达157万亩,产业集群总产值105亿元,种植脐橙的果农人均收入8400元、占纯收入的85%,带动70万果农增收致富,10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赣南脐橙已成为老百姓脱贫增收的一棵“摇钱树”。老百姓说:“以前想着种脐橙,可是没有技术不敢种;这些年好了,经常有免费的技术讲座,我们庄稼汉也都成了种脐橙的行家里手。”

  今年全国22个扶贫相关省(区、市)编制完成了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计划每个贫困县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形成1~2个拳头产业,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产业扶贫论坛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介绍了当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经验,他们从辣椒、黄连、莼菜等项目着手,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

  农业部把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农村“双创”的重要内容和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印发《关于实施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年安排农产品初加工补助资金16亿元,联合财政部安排10亿元资金启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强化资金扶持;实施“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加强创业服务。四川先后在自贡市、乐山市等地建立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吸引了近10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河南省建立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接续和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

  随着“互联网+”农业加速推进,广大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情进一步迸发。去年广西灌阳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对象,灌阳县农民龚智媛回乡后开办了一家特色农产品网站,将家乡的红薯粉、辣椒酱、油茶等销往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在全国各地,一批与她类似的创业者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依托农业相关产业,通过QQ群、微信聚集在一起,抱团在市场中打拼致富,为传统农村打开了新的“世界之窗”。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