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15:14:49 来源: 作者: 新华社记者魏董华
刚刚过去的板栗丰收季,浙江安吉县的板栗主产区1万多亩板栗林静悄悄。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价格好的时候,产区三个村的村民们每年能有500多万元的收入。板栗曾是该县杭垓镇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如今这个富民产业缘何被当地村民舍弃?
“这里的村民不再上山采板栗,把林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杭垓镇农办副主任毛闻君告诉记者,因为这项富民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当地的“生态杀手”。
两三年前,这1万多亩板栗林里除了板栗树外几乎没有别的树种,一眼望去一片秃黄,板栗林根系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片板栗林环绕在赋石水库的库尾,赋石水库是安吉县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每天要供14万人日常用水,同时还要供下游12万亩农田的灌溉,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饮水安全和下游农作物的品质。”毛闻君说,除草剂和复合肥随着流失的水土进入水库,直接影响着居民的饮水安全。
2013年底浙江开始重拳治水。杭垓镇开始探索板栗林封山育林。通过财政拨款,以村为单位,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向村民流转板栗林。“要把土地集中起来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禁药减肥。”毛闻君说。
当地林业局介绍,除了在板栗结果时期村民可以上山采摘板栗外,一律不准进行施肥、喷药等人工干预。三个村还将禁药禁肥等写进了村规民约,村民互相监督。
除了封山育林、保护生物自然繁殖生长外,镇里还在板栗林里套种其他物种,加速生态修复,目前已经完成了3000亩套种,通过人工促进更新的办法,建设防止水土流失的设施。
记者了解到,这项工作共涉及1000多户村民,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村里板栗种植大户林照荣给记者算了两笔账:从村民的收入来看,政府每年给300元每亩的流转租金基本和过去每亩收入持平。更重要的是算生态账。“以前一下雨,小溪里的水要浑浊好几天,而现在雨一停,水马上就清了。”林照荣说。
“接下来,还要成立巡山组,如果有村民还擅自上山培育,就要进行处罚。”毛闻君说。
安吉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杭垓镇“退经还封”在改善水质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该县已经考虑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县里已在酝酿赋石水库流域森林生态治理实施方案,每年由财政出钱,流转山林,再统一进行生态修复,加速改善整个区域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