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热点观察

突破金融扶贫瓶颈的三大“药方”

2016-06-27 14:33:2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卢俊宇

  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村民艾煌兮、钟春兰夫妇靠贷款买的三轮车搞运输每天都有两三百元的纯收入,扣除还贷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在平江这一国家级贫困县算得上小康。而就在一年前他家还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精准扶贫对象。这一转变得益于中和农信和蚂蚁金服合作发放的扶贫贷款。(新华社6月24日电)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可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的盲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一直是不少地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所面临的一道“坎”,是推进“精准扶贫”的突出瓶颈。

  6月1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金融扶贫是增加扶贫投入的重要渠道,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而如何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对症下药,提供金融供给,疏通融资渠道,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贫困并不意味着无信用,通过信用获得资金以改善经济处境或进行农业生产的投入,同样是贫困县农民应当享有的权利。他们真正缺乏的是让他们可以“使用”信用的机构与服务。据媒体报道,截至2014年末,城镇和农村每万人拥有银行类金融服务人员的数量比达到329:1。

  对农村金融的多项调查显示,只要授信的额度适当,用途明确,农民的还款风险并不高。而目前需要贷款的农民本身财务状况大多良好,家中有地种植庄稼,在外打工者回乡创业也大多有积蓄,虽然缺乏抵押的资产,但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担保人的设计来解决。例如一个农村的村支书对当地情况最为了解,就很适合签字担保,几个农户联合起来担保,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再增加保险的覆盖,则更可为。

  其次,农村金融服务的实现方式不同于城市,农村金融及其产品和服务要与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绿色农业发展相适应。结合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好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以更加适应农村改革,包括农业结构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要创新一些绿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于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效率。比如,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合作伙伴的力量发挥优势。以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的合作为例,蚂蚁金服通过全国的农村淘宝站点,通过村淘合伙人的考察,为部分用户提供贷款服务。

  最后,运用“互联网+”等云计算技术,融合扶贫部门的数据资源,用大数据甄别贫困人口、管理扶贫项目和资金,并开展贫困监测和评估,从而全面、动态地掌控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的使用进度情况,通过扶贫云来健全贫困监测指标体系,为制定科学扶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假以市场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农民用户对科技的接受度将大大提升,而合适的科技手段无疑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

  总之,农村金融的庞大市场,农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全社会的支持、全社会的参与。相信,经过多方努力,必将探索出一个“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让科技反哺实体经济,让繁荣发展的城市金融连接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从而助力农村兴旺、农业发展。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