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6 10:03:3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刚刚过去的6月13日,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遗产日”活动主要集中在线上,调动了几乎所有主流平台,也因此热闹非凡。
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云游非遗”线上推广活动,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包含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酷狗、微博在内的八大网络平台联动,集中展播各类优秀非遗影像资源,网络联动,线上呈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融入当代生活。同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会同商务部流通发展司、电子商务司,国务院扶贫办,组织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8个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其中,在直播带货大潮影响下的“非遗购物节”格外引人关注。
非遗购物节 一场全员参与的狂欢盛宴
6月13日前后,各地区非遗中华老字号、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扶贫就业工坊和相关企业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餐饮协会等都加入了“非遗购物节”的狂欢之中。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购物节是抗疫背景下开展非遗扶贫的重要举措,是展示和检验传统工艺振兴效果的重要平台,为广大传承人特别是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实现其手艺价值提供更好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非遗购物节”全国各地共举办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有近6500家店铺参加“非遗购物节”,非遗产品种类8万多种,涉及各级非遗项目约4500项。
早在5月19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非遗购物节网红直播带货大赛,本次大赛累计为超过200个非遗项目、300款非遗产品带货、代言,总成交额超过280万元。湘绣小摆件、苗族挑花小饰件、土家织锦围巾、浏阳夏布凉帽、桃源刺绣小提包等商品深受喜爱。北京市就势开展了“京城非遗惠民消费季”第三期,根据自身特点,“逛京城,游京郊”暨京城非遗老字号购物节活动,京珐景泰蓝、荣宝斋、盛锡福、瑞蚨祥等22家非遗老字号参与。在线上联合京东、快手举行了多场专场直播;在线下,联合中国银行推出办理“北京非遗联名借记卡”享优惠活动,打通消费渠道。
在6月1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线上新闻发布会上,美团点评集团副总裁陈荣凯,拼多多副总裁陈秋, 京东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曾晨也应邀出席。此次“非遗购物节”电商平台的力量不容忽视。中国烹饪协会联合美团点评举办“2020非遗美食节”通过开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非遗美食节”专场为当前的传统餐饮消费市场注入活力,加速老字号餐饮企业数字化建设,1100多家“中华老字号”商家将联合美团综合运用消费券、代金券、红包、折扣等方式,推出优惠美食菜品,帮消费者平台消费直接省钱。此外,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为各省区市推荐的非遗传承人、非遗手工坊等机构,开辟专门的板块——“淘宝匠心会场”,便于其展示非遗好物;天猫、聚划算、本地生活、优酷等平台,采取线下线上联动的方式,响应本届非遗购物节。
作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发展中的佼佼者,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在杭州西湖之畔举办了“非一般非遗”带货直播,主持人华少、钢琴大师李云迪、歌手平安等共同参与。人民日报社旗下人民文旅联合人民创意等合作伙伴,在京东直播、新浪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同步播出了长达6小时的“非遗嗨购”主题直播,多位非遗传承人以现场分享和连线的方式走进直播间,共带来70多件非遗好物,超过70万人次观看了直播。
非遗购物节 打通产业链的“造血式”扶贫
在人民文旅“非遗嗨购”直播中,河南一涵汴绣董事长张留凤介绍,公司打造的明港清淮手工刺绣培训基地,针对当地留守妇女所面临的的实际问题,免费对留守妇女进行手工刺绣技术、书画培训等,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扶贫产业模式,已有近百名绣娘掌握了刺绣技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特别是疫情期间,一涵的刺绣老师通过视频教学,让扶贫基地的绣娘既能在家不断提升刺绣技艺又能挣钱,带来2000元以上月收入。
5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非遗扶贫”和旅游扶贫是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两大扶贫亮点。为了扩大成果,要利用非遗活动鼓励线上企业加盟,支持电商平台主办非遗购物节,通过购物环节拉动非遗的制作生产,也推动了复工复产,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这是自2018年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之后,两大部门对非遗助力扶贫工作的新部署。
众所周知,2020年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加试题”,持续发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作用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至关重要。在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实施“六保六稳”背景下举办此次购物节,无疑是给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非遗扶贫工坊等相关企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销售平台,助力非遗产业攻坚克难。
电商的介入为非遗产业注入了全新的造血能力,不仅实现了非遗产品的直接变现,还打开了非遗市场,促进了非遗新经济的发展。通过众多购物平台的积极参与,将非遗资源批量接入平台,搭建起非遗生产和消费的新链条,正是此次非遗购物节的重要作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非遗购物节可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文化旅游产品的需要,有利于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非遗购物节 不应只是一场狂欢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表示,尽管我们要在今年消灭绝对贫困,但扶贫依然会成为一项长期工作。同时,对于脱贫攻坚也早就有“四不摘”的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一场热热闹闹的“非遗购物节”过去了,这是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释放的一次线上市集。是日过后,非遗是否能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是否能长效发挥脱贫攻坚的动能?这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非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同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在传播模式上规范化、规模化、常态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为贫困人口提供脱贫动能,不断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
今年的非遗购物节中,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提出打造不落幕的“非遗购物节”。 深耕细作广电优品商城、营业厅与非遗产品的融合适配、宣传渠道以及共赢模式,争取为非遗产品的市场销售打开新出路。这样不落幕的非遗购物节,正是传统的非遗所需要的新鲜血液。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句话曾经被用来嘲讽一些“运动式”的好人好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现象已经不再成为主流,“好人就在身边”成为社会的共识。一场活动过后,通过各方努力,让“非遗购物节”能够成为一个不断活化、不断革新的常态,才能让非遗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