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 23:01:31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近日,浙江发布了全国第一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标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并将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
如何答好这道生活中的“必答题”?浙江用上了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黑科技”。
怕垃圾分错类?5G+VR、AI帮你掌握这项新技能
先于省级标准的出台,《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8月15日就已正式实施,《条例》中不仅有行政处罚,还有信用惩戒手段,这意味着丢错垃圾不仅要交罚款,还可能会记入信用档案。那么,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究竟怎么区分?
在下城区武林街道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用上了5G+VR技术——体验者进入5G+VR游戏后,可看到在都市背景中放置了四个垃圾桶,以及众多的待分类垃圾。依托于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VR一体机的手势识别器会快速识别体验者发出的指令,握拳即拿起垃圾,拿起垃圾会有发光提醒;体验者通过转动脖子来确认将垃圾扔到哪个垃圾桶,选定垃圾桶时,垃圾桶也会发光提醒,此时将五指打开即可将垃圾扔入桶内,垃圾桶会同步判定分类的正确与否。
学生们在武林街道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体验5G+VR垃圾分类科普趣味游戏
“游戏的每个回合都有得分统计和时间限制,这样能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快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武林街道工作人员说道。
此外,在天水街道凤起里的垃圾投放点还上线了AI智能识别系统,利用AI、图像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垃圾分类的指导和监督。当居民无法确定手上的垃圾该扔向哪个垃圾桶时,安装的摄像头会帮忙“识物”——如将矿泉水瓶在摄像头下扫描几秒后,屏幕上会跳出“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的判断,并且提醒居民“按材质打包,投入可回收物桶,食品饮料包装清洗沥干,并压扁”。当居民把垃圾丢错垃圾桶或者将垃圾丢在垃圾桶外时,AI智能则会发出“分类不合规,宝宝不开心”的提醒。
垃圾分类如何溯源?给垃圾袋配上“身份证”
在宁波,政府部门联手浙江移动启动了“垃圾分类”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通过移动网络和宁波市智慧环卫信息化平台,试点小区实行了垃圾袋二维码实名制。如今,试点小区已经扩大到1915个,垃圾分类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在试点社区,每户居民每月可收到31个垃圾袋,每个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与居民家门牌号对应。从垃圾袋的接收、发放到领用人信息输入再到开袋检查和扫描,每一步操作都可以通过移动专配手机联网进行,每户家庭都有自己的垃圾分类电子档案。
每天,社区有专人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袋进行开袋抽检,每户垃圾分类得对不对,只要用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就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通过全市统一的垃圾分类质量智慧平台,可以对各区县、街道、社区的分类质量进行统计汇总,方便小区督导员及社会公益组织对实际分类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垃圾投放点怎么管?“黑科技”助力全流程监管
金华金东区东孝街道垃圾分类监管。
在金华,金东区东孝街道联手浙江移动创新建立了城市垃圾分类指挥中心,搭建多终端可回收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有线视频监控和4G视频监控两种方式,实时监测垃圾站卫生情况,为垃圾分类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现在不是垃圾投放时间,请在早晨6:30到9:00、晚上6:00到8:00投放到集中点……”在非投放时间,东孝街道的居民提着垃圾走近垃圾分类投放点时,都会听到温馨的提示语音。这依托于浙江移动提供的具备互动功能和红外夜视的球形摄像头,不仅能实现垃圾中转站及垃圾投放点全方位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还能利用远程监控和语音互动方式,提醒居民垃圾规范投放。同时,在进行视频巡查时,如果发现有不文明行为,还可以通过语音直接“喊话”当场制止。
东孝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介绍到:“目前,我们已经把辖区内118个垃圾投放点位全部纳入监管。在指挥中心,每天安排两名环卫工人和一名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值守,大屏幕中一旦某个点位出现垃圾溢出等异常情况,指挥中心3分钟即可安排人员处理。另外,我们智慧监管平台还支持PC、手机、平板等多终端访问,随时随地可以远程查看垃圾投放情况,方便街道干部充分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如今在浙江,垃圾分类智慧监管遍地开花。在嘉兴,“垃圾处置全程监控平台”实现了各乡镇垃圾站7×24小时实时视频查看、录像调取、图像截取;在绍兴上虞,通过在环卫车辆安装物联网卡、在乡镇垃圾中转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方式,“智慧环卫”形成了对环卫作业涉及的车辆、人员、设施的全过程体系;在杭州淳安,23个乡镇27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点的监控画面全部传送到淳安智慧环保大数据中心,便于环保局实时监控垃圾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