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5 18:12:4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南京大学毕业的王仕京,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村里人称为“败家子”。
他的老家在张家口市万全区一个叫岸庄屯的村子,全村都靠种玉米为生,20多年来主要走线下批发渠道或出口海外,通过像王仕京父亲创办的天勤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作为80后的王仕京一进公司组建团队主攻电商,因前期只有投入不见效果,备受质疑。
位于河北西北部的万全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建档立卡初期,贫困发生率为33.97%。然而,在王仕京等年轻人的推动下,传统的种植行业搭上了阿里巴巴数字化快车道,如今线上已经做到与线下同等规模,并带动当地3600户农民每亩增收1000元。
“我们全市过去的1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各自突出的脱贫之路,但万全电子商务在全市发展是最好的。”张家口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杨伯强指出,万全当地的领头企业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从“最先一公里”打通优质农产品原产地直供通道,让农民与消费者双受益。
数据显示,近年来,万全区成功打造“中国鲜食玉米之乡”,2018年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带动5个乡镇,3.2万农民受益,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如今,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用好数字化新手段,已成为当地更重要的课题。
(图说:丰收季节里,王仕京在玉米地里帮忙整理玉米)
从公认的“败家子”到线上每天卖出近万单
王仕京本科毕业后考过公务员、做过生意,最后还是被父亲叫回村子里卖起了玉米,不同的是,父亲给他的硬任务是开拓天猫这样的电商渠道。
那时候的父亲王栋,比他有名许多。王栋在当地已经创办了9个工厂、公司,光鲜食玉米一个品全年就能做到上亿的销售额,远销日、韩、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而王仕京从2016年就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的线上生意却并不好,“一直在投入却没有回报,一天卖几单,公司高层都说我爸爸拿股东的钱养败家子。”
但他很清楚,自己没有退路。更重要的是,60后的父亲比他更坚定。王栋认为,要让产品走出京津冀,走到更广阔的江浙沪、珠三角等地区,电商是必经之路,“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选择是对的,现在我们60%的订单在江浙沪。”
幸运的是,团队的努力让线上生意慢慢有了起色。“我们那时候每天上淘宝大学找资料学习电商运营,和天猫行业小二交流,参加各种线上活动,2017年底的时候,开始一天能做1000单左右。”王仕京说。
天勤的鲜食玉米从过去走线下出口为主,到2019年时,线下销售额1亿元、线上5000万元;到2020年时基本持平(线下9000万元,线上8000万元)。尤其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有所下降,线上成为其主要增长点。
王仕京告诉记者,疫情来的时候,工厂里的库存压力非常大。“幸好,我们参加了聚划算百亿补贴的活动,还有天猫行业对接的李佳琦等明星直播卖货,帮我们缓解了很多。”
2020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天勤农贸共同打造天猫正宗原产地,建立全国最大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推动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帮助当地实现地域农产品品牌和农业产业升级。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在互联网行业中重投入农业“最先一公里”,5大产地仓与遍布全国各城市的销地仓,淘宝天猫、盒马、大润发等线上线下零售渠道,形成数字化的仓配矩阵和分销网络,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
如今,王仕京在阿里平台上,一天能卖近万单。
(图说: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天勤农贸共同打造天猫正宗原产地)
数字化力量帮助河北“黄金产业”升级
历经23年的发展,万全鲜食玉米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王仕京和父亲都很清楚,要将一个产业打造成地域公共品牌,在如今,离不开数字化力量的带动。
“如果还是只供玉米原料,就没有能让人记住的品牌,今年我们重点放在线上,通过天猫这样的平台打造品牌。”王仕京说,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阿里巴巴数字化原产地直供,缩短了农产品的供应链,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原产地更新鲜的产品;另一方面,源头端农户也有了更多的增收空间。
这20多年来,万全鲜食玉米产业已经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天勤为代表的地方龙头企业全部推行“订单生产”,帮助农民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凭经验种玉米”,转变为接订单组织生产、按标准种植。
“公司管两头、农民管中间,对农户来说,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风险。”王栋指出,目前万全县有3600多户农民,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天勤合作种植25000多亩玉米地,每亩增收1000元。
数字力量的赋能,让订单农业更加可控。
杨伯强指出,阿里和万全的合作,在于加强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化的创新,提升万全玉米在基地种植、生产管理、农货流通、名片打造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有助于打造中国最大的数字化玉米基地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