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农村电商

报告称:阿里重投入“最先一公里”值得示范推广

2021-03-17 15:57:5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山东淄博,阿里巴巴数字集运中心通过智能化分选和包装,果品90秒钟变为商品。

  近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农产品产地流通及“最先一公里”建设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悉,这是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十四五”规划后,农业农村部出台的首个有关农产品产地流通建设的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产地流通“最先一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据统计,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短板:建设30个全国性和70个区域性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升田头市场仓储保鲜设施;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报告》课题组调研发现,在国家引导开展仓储保鲜设施建设的同时,农产品流通企业也在积极谋划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其中以阿里巴巴重投入模式最为典型,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近年来,阿里巴巴持续投入资金与技术,打通堵点、联结断点,构建开放共享的“最先一公里”物流体系,形成农产品冷链加工“产地仓”和乡村物流“县域共配”两种模式。

  目前,阿里在全国已建成5个区域大型数字化产地仓,在县、乡打造若干直管仓,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

  菜鸟乡村智慧物流共配项目已经在全国27省1000多个县域落地,设立县级共配中心1000多个,乡镇和村级共配点3万多个。

  截止目前,菜鸟乡村智慧物流共配中心已经在全国27省1000多个县域落地。

  《报告》指出,政企在“最先一公里”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例如,新型经营主体可以依托阿里的共配物流开展营销。通过自营与交易服务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8年来,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万亿元。

  《报告》总结,阿里“最先一公里”建设发挥了四个突出作用:产销主体的“链接器”,有助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融入农产品流通网络;防灾促销的“稳定器”,让农产品存得住、卖得出,2020年12月云南冰糖橙滞销,阿里仓配体系迅速响应,累计完成近5000吨采购;商品转化的“加速器”,通过产地仓智能化分选和包装,果品90秒钟变为商品,通过数字化流通和销售,48小时内从田间抵达餐桌;创业就业的“孵化器”,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

  发展“最先一公里”建设,不仅关系到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价值多为农产品经销商和零售商获得,农民受益极少,且时常要承担“卖难、卖贱”等风险。发展“最先一公里”建设,可让农民承担一部分农产品流通的职能,获得一部分农产品流通服务的增值收益,并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风险。

  以张北马铃薯为例,通过集中建设“最先一公里”仓储,农户延长了供应周期,集中贮藏提高了讨价还价能力,商品薯销售价格可以增加100%以上。

  《报告》最后建议,推进“最先一公里”建设,要提高设施建设共建共享水平,并充分发挥电商企业在信息整合服务的优势,提升引领、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阿里巴巴正是依托其数据技术,逐步构建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流通和数字化销售为一体的数字农业新模式。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