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农村电商

农业专家朱启臻:阿里“最先一公里”模式实实在在帮助农民

2021-01-25 15:31:3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在上海崇明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农民根据数字化指导,种出了品质更好的翠冠梨。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指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实现有效衔接,需要时刻不忘小农户。

  “小、散、乱”问题长期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以水果大省云南为例,“褚橙”(冰糖橙的一个品牌)火了之后,在主产区云南省新平县,冰糖橙的种植面积达到7.3万亩。由于农户种植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品质参差不齐,产量剧增后开始出现销售难,2020年更是出现了1.4万吨滞销。

  朱启臻认为,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必须要解决长期困扰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难题。基础设施例如冷链、冷库缺乏,是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短板,政府、企业一起合力投入后,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看到效果的。

  但是,单靠基础设施,破解不了“最先一公里”难题。

  “农产品为什么会烂在地里、烂在路上?缺乏基础设施是表面原因。产供销没有打通,农民还是看天吃饭,才是根本原因。 ‘最先一公里’的建设要有系统性的方案,阿里探索的通过订单农业打通产供销是个办法。”朱启臻说。

  ​阿里的数字化产供销探索已久。

  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项目以来,阿里持续加大在农业“最先一公里”的投入。在生产端,阿里的布局了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在供应链端,阿里建成五大数字化产地仓为农产品做分级加工,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同时,菜鸟县域物流智慧共配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5个省份900多个县域。在销售端,依靠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阿里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朱启臻认为,发展订单农业的好处在于,一是产销对接;第二订单对农产品的要求,会驱动农民去接受和掌握新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实现种得好。这才是解决农民需求的“最先一公里”,也是可持续的。

  2020年,阿里巴巴在云南省新平县做了3000亩订单农业基地,根据阿里种植标准种出来的冰糖橙,在同产区属于优质果。而且,在当地冰糖橙遭遇大面积滞销时,阿里基地果子已经售罄。

  “当基础设施完备后,种得好会成为农产品在‘最先一公里’的核心竞争力。”朱启臻说。

  2020年6月,他曾赴上海和四川的数字农业基地调研阿里模式。

  在上海的翠冠梨基地,朱启臻看到,盒马的订单对口感、大小、糖度,外观、农残都提出了清晰的标准。这些需求,果农原来的经验不够用了。

  阿里和上海崇明区政府一起为果园配置的50多种数字化设备,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土壤肥力、盐分浓度等指标清晰可见,农民根据数据指引进行种植调整。

  朱启臻觉得,阿里模式在实实在在帮助农民面对市场:一开始农民就知道为谁而种,消费者要什么样的农产品。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