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7 10:59:29 来源:红网 作者:
一个多月前,22万多元补偿款退回村里的消息,让广东省四会市石狗镇带下村村民们兴奋不已。“纪委的同志就是厉害,咱们的钱终于被追回来了!”(2月22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年5月,因 “西气东输”工程广南支线建设需要,征用了广东省四会市石狗镇带下村民的土地,征地补偿款共计60多万元,除了发放给村民个人的款项外,有22万多元是施工方补偿给村集体的,这也就是被私分的“村集体资产”。
现实中,村级组织干部涉及违规违纪违法的案例里,很多都与“村集体资产”被私分有关。让人不禁生疑,“村集体资产”为何会成为苍蝇眼中的“香饽饽”,究竟有何缺陷漏洞,竟连连被钻空子。
就该案而言,村民们都按照原先约定的合同拿到了补偿款,所以在拿到补偿款之时还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村干部们:“办事效率高,补偿款到位快”。而对22余万补偿给村集体的资金,村民们根本不知,村民们对补偿实情的不知情,造成了信息不对称,自然就难以履行监督职责,村干部们私分“村集体资产”的空间便自然诞生。
其实,带下村的案例并不具有特殊性。可以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村集体资产”被私分的罪魁祸首。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党务、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走形式,村级集体资产“进账”和“出账”成谜,意图让人捉摸不透,就如该案,总赔偿不过60余万,但40余万赔偿到农户,20余万却赔偿到村集体。殊不知,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就是“祸根”所在。
所以说,给“村集体资产”穿上保护衣,最好的选择就是“公开透明”,不论是资产来源、还是使用过程,都要在公示栏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组建村级政务监督组织,把监督从纸上搬到现实中,完成从“有”到“发挥作用”的转变。
堵住私分“村集体资产”的漏洞,公开信息和组建监督组织都只是堵洞的“材料”,真正用好“材料”,让漏洞不透风,最重要的是发挥上级组织的监督作用,倒逼基层去用制度、用人,杜绝制度成一纸空文,人员成摆设,才是防止“村集体资产”被私分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