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14:59:28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村级财务公开是农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各地财务公开工作的势头是好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但以公开的目标来衡量,仍然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
简而言之,这种不规范主要就是“重形式、轻实效”。也就是说财务公开出来了,但村民只能看得见,但看不明了,更看不懂,存在着“该公开的不公开、公开了的不及时、公开了的不真实、公开了的看不懂”等问题。一是公开内容不够深。公布内容笼统、不具体,只公开收支总账,不公开明细账。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问题公开少,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收入项目。尤其是业务往来中发生的支出,往往塞在“其他支出”账户中不作深入公开。二是公开内容不够全。公开一部分,不公开全部。对村组干部的工资、奖金、村级办公经费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一笔带过,不做具体公开,对基建工程项目结算、招待费开支等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不详细。三是公开内容不够真。公开的账目不够详实,村民只能了解财务收支的大概情况和集体经济的一般状况,更有部分村多年都未进行过村财清理,使群众难以详细了解,不利于监督。
财务公开是一个老话题了,但现在强调的是要“通俗易懂”,就是能让农民看得清、听得懂的财务公开,而不是仅仅亮出专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否则,在普通村民的眼中,这只能是“天书”,这样的公开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避免财务公开的形式化,应当统一规定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形式,特别要注重财务公开内容的分类及细化,使老百姓真正能够看得懂。既公开财务总账,也逐笔公开明细账;既公开规定的内容,也对村民关心的其他事项实行“点题公开”,改变以往存在的“雾里看花”、“模糊公开”、“笼统公开”、“一揽子公开”现象,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都能一目了然,清楚知晓村集体收入的具体来源和开支去向,从而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