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4 11:59:0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明星
“这3年全村的收入增加了,从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而且还解决了村支部无钱办事的尴尬局面,现在无论是修路还是改造茶园,村民们都很齐心,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记者日前走访湖南省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村支部书记向天顺聊起村里的“红色股份”工作时信心满满。
吉首市位于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但贫困一直是当地努力攻克的头号问题。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匮乏,使村级党组织无力为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无力兴办公益事业,无力救助困难群众。
为了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吉首市积极探索以“红色股份”注入农民合作社形式,破解村集体经济收益普遍性难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吉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凯介绍,吉首市成立了一家农业开发总公司,各村级组织创办全资子公司(红色公司)作为发展村公益事业的实体,代表村级组织采取资金、土地入股或其他入股的形式,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2012年这项工作在吉首市全面铺开。
向天顺介绍,隘口村党支部以“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黄金茶”产业,依托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自有资金和“红色股份”投入的资金,解决了茶叶加工和茶叶基地开发的问题。如今,茶叶产销两旺,2015年全村茶叶销售收入达900万元,黄金茶种植面积从过去的20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8300多亩。
吉首市农业局局长杨昌富介绍说,“红色股份”注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输血”的同时,更增强了“造血”功能。源源不断的“红色股份”,使村级组织有了比较稳固的“财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个难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用市场的方法找到了突破口。
吉首市在确立基层组织代表全体村民拥有集体资产所有权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权、集体经济收益权归全体村民所有的同时,还对“红色公司”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授权经营、分级监督,建立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党支部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和工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吉首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祝宗文说,为了防范风险,市直有关部门还定期对开展“红色股份”工作的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生产经营、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和审计。开展“红色股份”工作的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每年还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基金,提高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
“红色股份”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实力。截至2016年3月,吉首市累计投入资金320万元,扶持发展了吉阳花木合作社、隘口茶叶合作社等“红色股份”合作社34家;促成63个村与所在村合作社达成了“红色股份”意向合作,正在完善各项合作程序和合作内容。
2012年至2015年,吉首市各村级党组织按照合同约定从合作社收益了四期红利,共计资金53.9万元。村党组织从经营合作社获取了收益,可以兴办一些群众急需且资金需求量不大的公益事业。
向天顺说,马颈坳镇隘口村利用“红色股份”红利维修吊桥、帮扶科技示范户发展茶叶产业,利用2015年的分红资金为49户村民把山泉水引到了家门口……结余部分作为股本金进行再投入,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在“红色股份”模式推动下,吉首市合作社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己发展到181家,短短3年多时间合作社数量比2012年前增长了4倍。结构也从单一的椪柑合作社发展到各行领域,形成柑橘、茶叶、花卉苗木、特种养殖、药材、蔬菜六大主导产业,合作社成员实现增收增效。
陈凯说,从“红色股份”实践取得的效果看,“红色股份”还可以有效地把基层组织、农村经济主体、农民个体连接起来,促成基层组织、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与国家惠农扶农资金有效对接,搭建了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所形成资产的管理平台,堵塞了过去一些涉农惠农项目“非公非私,无人管理,自然消失”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