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9 15:01:14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郭翔
响亮的进行曲、胸前的大红花、雷鸣般的掌声……一提起不久前那场全市“勤劳脱贫示范户”表彰大会,45岁的吉林省双辽市茂林镇孟益村村民邓长纯就兴奋不已,“那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时刻”。
10年前,邓长纯外出务工,一条腿受伤截肢。这场意外让他一度生活态度消极,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很多贫困户像邓长纯一样,遭遇变故后就失去了脱贫致富的斗志。因此,脱贫攻坚需要物质帮扶和精神引领‘两条腿走路’。”双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贵义说,“扶贫先扶志”,双辽把“精神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鼓舞贫困户脱贫的志气。
双辽用政策宣传开路,由驻村第一书记和各级帮扶干部通过挂钩帮扶,点对点、面对面解疑答惑,将中央和省里相关扶贫政策解读到位。“宣讲好政策让贫困户增强了‘想脱贫、能脱贫’的底气,让大伙吃下‘定心丸’,逐步破除了‘等靠要’思想。”吉林省国资委干部、孟益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树春说。
2016年,产业扶贫项目红薯储藏窖落户孟益村。在驻村帮扶干部的鼓励下,邓长纯鼓起勇气,把种玉米调整成种红薯和马铃薯。他和妻子参加了县、镇的培训班,成了红薯、马铃薯种植“达人”,22亩土地当年获得丰收,红薯赚了1.5万元,马铃薯也赚了6000多元,一下子就把贫困帽子摘掉了。“党给了咱这么多好政策,给建储藏窖,教种植还帮助销售,自己不努力干那就太不像样了。”邓长纯说。
“树立一个,带动一片”。双辽在扶贫宣传中,深入挖掘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人物,认真筛选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案例,为贫困户自主脱贫树立“比、学、赶、超”的榜样。
双辽在探索“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中,系统施策,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典型引领工程、文化引领工程和志愿引领工程,以宣传发动扶志、示范带动扶德、精神促动扶文、风尚涵养扶弱,让勤干实干的品质和向上向善的风尚成为价值主流。
当地文联组织农民书画协会会员利用石头、废弃农副产品,对贫苦户进行创作培训,并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将作品推介出去,带领农民实现“文化脱贫”。“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提升了精神风貌,树立凭借劳动能脱贫的思想,彻底切断精神贫困的根子。”双辽市文联负责人王玉说。
双辽通过志愿服务推动“精神扶贫”,当地志愿者组成的甘露爱心协会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对贫困家庭或贫困学生进行走访资助,并在各村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就近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送温暖让贫困家庭的心暖起来,进一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崔贵义说。
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双管齐下”,“等靠要”心态正转变为“闯改创”。2016年,双辽实现3937人脱贫,2017年实现8181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