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13:31:4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记者 王 伟,通讯员 张新义
“三山三丘三分田”的河南省确山县,既有清澈的湖泊,又有广袤的平原,生态环境优美,各类植被茂密,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为了摆脱“老区即是穷区”的窘境,河南省确山县委、县政府带领51万全县人民,不断发展“全域旅游”,普惠金融,打造“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描绘出一幅老区脱贫攻坚的崭新图景。据统计,确山县贫困人口已由2016年的11747户、30047人,减少至目前的6930户、15533人,贫困发生率减至4%
河南省确山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被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全域旅游为支点
独特的区位优势让确山县拥有宝贵的天然旅游资源禀赋。
“三山三丘三分田”的确山县,境内既有雄浑的山脉,又有逶迤的丘陵,既有清澈的湖泊,又有广袤的平原,生态环境优美,各类植被茂密。2013年,该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暨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4A级景区老乐山景区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暨乡村旅游示范点。
“当初,俺姐和俺都嫁到了邓庄村,娘家庄上的人都说俺俩是‘傻妮子’,因为邓庄村穷,过去四面山岭,出门连条路都没有。”日前,记者在确山县老乐山风景区内见到经营农家餐馆的村民田四娟时,说起前些年的苦日子,她还不时抹眼泪。
近年来,确山县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把瓦岗镇邓庄村的几个村民组整体搬迁安置到景区内,通过置换的方式,免费为他们建起了每户200平方米至400平方米的新家。如今,田四娟家开了一家农家乐餐馆,她姐姐田长先家经营着特色山货店,姐妹两家的门店紧挨着,生意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不让群众‘抱着金碗没饭吃’,是近年来我们着力谋划的一大课题。”确山县委书记路耕说。
近年来,确山县在“全域旅游”的大格局下,着力推出“绿色游”“红色游”“乡村生态游”等特色旅游,并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从2016年开始,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河南省第六届、第七届“三山同登”活动连续在老乐山景区举行,数万人参与;县旅游局连续3年举办板栗节暨美食大赛,吸引了大量游客,加快推进了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群众依托旅游脱贫致富的步伐。
确山县持续推进3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特色景观农业、景观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支点、看点。
为让乡村旅游带富群众,确山县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作为县里对景区和旅游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扩大贫困人口在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和旅游合作社中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老乐山景区企业员工500多名,85%以上都是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无论是员工队伍还是景区工程,公司都优先安排农村贫困户。景区所属的景化绿化公司、永丰农业公司、乐秀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环卫队等,95%以上的用工都是贫困群众。
按照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确山县充分利用农村田园风光、自然生态、特色农业、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军旅文化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农村古村古镇旅游资源,按规划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出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采摘农业、军旅体验、民俗风情、特色美食、乡村酒店、古村古镇等不同模式。
依托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确山县大力开发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促进农副产品提质增效。对确山板栗、确山黑猪、瓦岗红薯、留庄富硒大米、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松针鱼等特色旅游商品进行精心加工和包装,提升确山罐酒、确山山珍、确山杂粮的质量标准,形成相对统一的品牌形象对外进行宣传推广和销售。充分发挥“来村网”等涉农涉旅企业的作用,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有效提高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目前,确山县已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0个、农业观光采摘园40多个,有农家乐200多家,5000多名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达15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2.93亿元。该县西部山区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获得收入1500元,受益面达31%。
普惠金融为支柱
脱贫攻坚,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如何对愿意踏实劳动、找到致富门路的贫困群众“扶一把、送一程”,给予他们早期创业就业的有效扶持?确山县经过积极探索,寻求到了以普惠金融为支柱,为贫困群众提供脱贫攻坚“甘霖雨露”的好举措。
“多亏了县里的普惠金融好政策,让我获得贷款扩大了羊场规模,让俺家脱了贫。”在竹沟镇四棵树村,村民宋四喜告诉记者。
为了把普惠金融这一惠及群众的实事做实,确山县提出“信贷+信用+服务”模式,确立“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信用评级、普惠信贷”实践路径,推动信贷支持、信用建设、金融服务三方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确山县建立了县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乡镇普惠金融服务分中心、村级服务部、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等三级四层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建站地点包括村支部、超市、农资服务部、卫生所四大类。将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功能融入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指定一名村委成员专门负责信贷融资服务和服务站监督工作,实现普惠金融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拓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电商服务、农村保险、农户信用服务以及信贷需求登记等功能。各服务网点针对实际情况,为中小微企业、农户、贫困户量身打造普惠信贷产品,推出了金燕普惠贷、普惠农户贷、普惠小微贷、普惠贷等信贷产品,额度1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确山县大力推动主办银行与第三方在村超市、饭店、农资部等布放POS机、二维码,实现购物消费刷卡扫码支付无障碍;推广安装应用“普惠通”APP,提升“普惠金融一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确山农商行创新推出“天中钱袋子”APP,提供业务宣传、供需信息对接等涵盖金融、生活、投资创业各领域的便捷服务。
目前,确山县202个行政村中,29个设立了金融机构网点,其余173个全部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信用信息采集率达100%。普惠综合授信稳步推进,授信金额1950万元,已用信用金额975万元。2017年以来,确山县村级服务站累计办理业务34.96万笔、金额17531.8万元,日均办理业务1295笔、金额64.9万元,涵盖支付结算、信贷、人民币、保险、金融消费权益保护5大类18种基础金融服务。完成金融扶贫贷款2.13亿元,惠及贫困户4478户。
产业发展为支撑
确山县在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时,把特色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强化引导,力求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以产业发展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截至目前,已重点在瓦岗镇、普会寺镇等7个镇、街道,打造“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6种产业扶贫模式。
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彭广峰说:“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我们始终把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条件,做细做实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作为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去落实好、实施好。”
鼓励企业到贫困村办厂经营或设立“扶贫车间”,吸引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务工。双河镇与友邦鞋塑有限公司合作,在韩楼村、马坡村、唐庄村、大戴庄村等13个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投资建设厂房、选派精干人员参与生产管理。友邦鞋业投入生产机器并负责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产品验收,企业拿出产品利润的20%作为管理经费返还给村集体,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就业300余人,人均月工资在2400元至3000元之间,让贫困户实现了就地脱贫。2015年,确山县投资5.6亿元打造了占地600亩的提琴产业园,产业园内不仅有厂房、宿舍、办公等配套用房,还建设了提琴主题公园、演艺厅、乐器展示大厅等文化设施。如今,提琴产业园已集聚返乡企业9家,年产各类提琴5万把,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带动30余户贫困户增收。
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兴办多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做强做大食用菌、中药材、优质林果、蔬菜、烟叶等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黑猪、生态羊等特色畜牧业,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的生产性收益。留庄镇赵楼村奇润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富硒水稻,种植富硒大米1000余亩,吸纳贫困户81户,合作社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直接收购富硒水稻,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800元,有效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瓦岗镇天源中药材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投身扶贫事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夏枯草种子和化肥,免费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并对贫困户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发展电商流通产业脱贫一批。依托“来村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电商”的形式,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等服务,实现贫困群众与买家无缝对接,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市场意识,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来村网”与瓦岗镇政府合作开展红薯电商销售,带动瓦岗镇邢店村、黑风寺村、泽沟村700多户农民致富,其中53户为贫困户。
对于困难群众尤其是特困群众,确山县由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脱贫攻坚8大专项资金,开展关怀救助、安居工程、卫生安康、教育惠民、牵手就业、金桥富民“六大行动”,强化贫困户生活、住房、就医、就学、就业、产业“六个保障”,织密了脱贫攻坚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