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09:27:06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记者 刘菲菲
专家向农民传授配方施肥技巧。 张立朝/摄
温暖,是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夏日的田野、冬日的手炉,还是沙漠中的溪流?对于延庆区珍珠泉乡下花楼村石九龙来说,温暖是当他困惑无助时,专家不厌其烦的指导,是当他捉襟见肘时,及时送到田间地头儿的配方肥,是直抵心头的那份关心……
石九龙今年63岁,全家4口人,他是唯一的劳动力。本来就没什么经济来源,还有两个孩子念书,日子过得越发捉襟见肘。下花楼村地处延庆东北部深山区,共有100多户村民,其中76户是低收入户,老石家只是其中之一。
为帮助农民找到致富门路,该乡在下花楼、称沟湾和八亩地村,种植了1000多亩榛子。虽然榛子种植已有6年,但榛树长势缓慢,结果率不高,每年都有死苗,需要大量补植。通过考察,该乡发现目前的榛子种植管理缺乏系统、专业的种植技术培训,存在技术欠缺;此外,乡、村两级财力不足,造成肥料、水等必要的农业投入品不足。为此,市农业局土肥站联合北京农学会、市科协和延庆区种植业中心、区农技推广站,针对珍珠泉的产业需求,进行了精准帮扶。
“咱这榛子树太小,得疏果。”北京农学会专家陶铁男掰开枝桠,比划着说,“每隔一寸就得去掉一些。”在下花楼村的培训现场,看到陶铁男“毫不留情”地掰掉了新挂的小果儿,石九龙心里一紧,脱口而出:“这也不是苹果树,咋还疏果呢,这不影响产量?”陶铁男拍拍老石的肩膀,笑着说:“这就跟养孩子一样,得优生优育,从小精心培养,别把小树累坏了。”这一天下来,老石的小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的。“剪枝、疏果、施肥,都是有讲究的,什么是‘滴水线’、‘配方肥’这回都闹明白了。”说这话时,老石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发生在珍珠泉乡的这一幕,只是本市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节点。一直以来,本市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尤其是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要求“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不让低收入农户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掉队”。
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本市安排9189万元市级专项资金,扶持164个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83.7%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市级安排9000万元,在大兴、密云试点探索了以异地购置物业取得长期稳定收益支持低收入村发展的长效帮扶机制,两区配套资金1.5亿元,效果明显。2011至2014年,全市20%相对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从6143元增加到9068元,年均增长14.5%,增幅比全市农民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20%相对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达到8494元,同比增长12.1%,增幅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去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认定标准,并明确了“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的“十三五”目标。为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全市上下以精准帮扶为基本方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点穴治病”,防止“数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