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扶贫

陕西石泉:蚕宝宝养成脱贫“金宝宝”

2017-06-03 12:01:38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西安6月3日电(记者蔡馨逸)清晨5点多,54岁的丁发全已将新鲜的桑叶铺开在养蚕的蚕台上,听着蚕吃桑叶时的沙沙声,他的心里格外踏实。蚕室外,一望无际的密植桑园郁郁葱葱,柔嫩的桑叶上,露珠在晨曦中闪闪发亮。

  “现在养一季蚕的收入,比过去种玉米一年的收入都多。”丁发全向记者介绍说,一周后,待蚕吐丝结茧,将鲜茧卖给当地缫丝企业就可以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去年,他不仅靠养蚕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还娶上了媳妇一举甩掉了“老光棍”帽子。

  和丁发全一样,将蚕宝宝养成脱贫致富“金宝宝”的贫困户,在陕西省石泉县还有上千户。地处汉水之滨的石泉,已有2000多年兴桑养蚕的历史。西汉时期,这里的蚕丝经丝绸之路行销中亚和欧洲。当地出土的汉代文物“鎏金铜蚕”,成为古丝绸之路和石泉蚕桑业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

  现如今,石泉依然是西北地区蚕桑大县。据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韩燕明介绍,石泉县现有桑园7万余亩,养蚕农户8000多。去年,全县实际养蚕6万多张,蚕桑产业总产值达15.36亿元,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3.5亿元,贫困户养蚕户均增收5300多元。

  “密植桑、简养蚕,十七八天见现钱。”一句当地的顺口溜道出了蚕桑产业“用时短、见效快”的特点。韩燕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可以养6季蚕,一张蚕平均有1500元的纯收入,如果贫困户一季养两张蚕,一年就有18000元的纯收入。2014年以来,石泉有3460户贫困户兴桑养蚕,其中2118户通过蚕桑产业脱贫。

  尝到了养蚕的甜头,丁发全计划多养两张蚕。“蚕茧由合作社联系企业统一收购,只要质量合格不愁赚不到钱。”说这话时,精瘦的丁发全底气十足。

  “企业+合作社+蚕农的经营模式和保护价收购给蚕农吃下定心丸。”池河镇明星村大阳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宇明说,此外,合作社为社员免费提供蚕室建设、技术指导、小蚕共育等服务,降低了贫困户的投入成本,提高收益。

  随着桑葚酒、桑叶饼干、桑叶面条等副食产品的开发,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路子又多了一条。石泉县一富硒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池河镇13户贫困户签订了收购协议,在春夏秋3季以每斤0.5元的价格收购桑叶,同时为贫困户在工厂提供临时就业岗位,计时计件支付工资。“蚕农家家有桑园,收购桑叶加工成食品最大化利用了蚕桑资源。”该合作社理事长王传东说。

  “基于蚕桑产业在石泉的历史悠久、技术普及率高且广泛适应农户等特点,石泉正努力把蚕桑产业打造成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石泉县副县长乐荣说,今后将为1342户养蚕贫困户新建标准密植桑园500亩,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自动上蔟等集约养蚕技术,实现户均养蚕4张以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