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08:35:19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烁
记者来到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时,正在晾晒的大棚没有了年初的热闹。然而村里的脱贫户秦朝依然没闲着,7个简易大棚的承包权转让后,他现在正忙着和村里签约两个新的温室大棚,9月1日就要开始新一年的草莓种植。
58岁的秦朝曾是村里响当当的人物。高中毕业后,凭着泥瓦手艺,秦朝在一家建筑公司当瓦工,后来回到村里当起了“包工头”。1993年前后,秦朝在自家宅基地盖起了一座两层小楼,成了源沟村从窑洞搬进楼房的第一人。
天有不测风云。因儿子的意外死亡,秦朝妻子受了刺激,患上了精神疾病。妻子的病离不开人,女儿远嫁后,秦朝外出接工程的机会越来越少,加上妻子每月几千元的医药费,家里的积蓄很快就见了底,2014年他家被评定为贫困户。
“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好。”这是采访中秦朝反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得知他的情况后,村里给他分配了扶贫公益性岗位,每月能有1000多元钱的收入。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秦朝的妻子办理了“慢性病卡”,吃药住院的钱可以报销,妻子病情也逐渐稳定。经济负担减轻了,家里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2017年底,秦朝家跟源沟村一起摘了贫困的帽子。为了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村里将大棚项目的承包权让给村民。看着村集体大棚种的草莓销售特别好,秦朝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借了点钱凑了两万八千元钱承包了7个草莓大棚,成为村两委“让利于民”之后第一个承包大棚的村民。
对于草莓种植,秦朝是个门外汉,但秦朝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遇到草莓种植难题,他就拿手机拍个照或者拔几颗草莓苗,骑着车去到几十公里外的果蔬大棚合作社求助。“村里马书记还给我买了一本《草莓种植大全》,有事儿没事儿我就翻翻书。”秦朝说。
秦朝的草莓种植发展得有声有色。“承包大棚第一年我就赚了六七万元。”如今说起这段从贫困户到万元户的故事,秦朝仍然乐得合不拢嘴。
自己富起来的秦朝也带着村里其他人一起致富。如今,他以每人每天60元的工资,请本村脱贫户到大棚打工,负责草莓的日常管理。最多的时候,秦朝的大棚能雇佣15个村民。
如今,秦朝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源沟村。“村里一个脱贫户想要承包我的大棚,我看他比我困难多了。”于是,秦朝就将7个简易大棚的承包权转让了。“我准备再承包两个温室大棚,套种草莓和吊瓜,这样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秦朝说。
秦朝脱贫致富的故事就是源沟村“蜕变”的缩影。2014年之前,该村119户群众中有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源沟村致力抓蔬菜大棚产业,依托土地流转收入及温室大棚、农家乐、小杂果种植等,当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末的3250元,提高到2019年末的156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