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扶贫

西海固:告别“苦甲天下”后如何防返贫

2020-07-15 15:13:48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西海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吴忠市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和中卫市海原县,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除了西吉县,其他县区已脱贫摘帽。随着脱贫攻坚接近尾声,一些“返贫陷阱”也开始显现。对此,西海固完善政策、细化操作,力保脱贫成果长效可持续。

  1

  全方位“总攻”

  偏远村庄的水、电、路、房问题,是西海固脱贫的一大“硬骨头”。如今,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土坯房改造一新,村口建成小广场……在隆德县薛岔村,村支书侯选平说,由于基础设施改善,现在老百姓在广场健身,还外出看戏,村子有了活力。

  产业扶贫也卓有成效。“俺们现在享受的政策太全了!”在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袁启存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政府养殖补贴的带动下,他开始养牛,2019年种了27亩地、养了14头牛,共领取产业补贴2万多元,加上养老金、退耕还林补贴等,一家7口年收入有6万多元。

  小额信贷在助力村民脱贫上也发挥了不小作用。“我们村素有养殖传统,但多数村民没有足够的积蓄去发展。”同心县豫海镇兴隆村村支书李耀贵说,2016年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进村,信用良好的贫困户可从银行获得最高10万元的贴息贷款。目前,全村养殖5头牛、30只羊以上的贫困户增至100多户。

  2

  提防返贫陷阱

  脱贫不易,稳脱贫也不易。目前,西海固部分地区显现出一些返贫陷阱。对此,西海固一些县区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想办法。

  ——防止政策大规模覆盖导致贫困户陷入“福利陷阱”。固原市扶贫办副主任张杰说,在实施产业帮扶政策时,西海固已经形成“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政策门槛,防止贫困户“摘帽”后易返贫、“不愿脱贫”。

  一些县区还将政策门槛延伸至产业分红、劳务输出等帮扶中。同心县石狮管委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联结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比如,为了避免老百姓分散养鸡效益低,我们建立生态鸡扶贫产业园,由企业统一购买、饲养鸡苗,贫困户每月至少在园区干15天活,以此‘劳务入股’,才能享受鸡出栏的4000元分红。”宁夏圣峰百年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晓峰说。

  ——培育诚信意识,不盲目“兜底”,防止贫困户形成“没钱还、有政府”的认知。西海固小额信贷覆盖率逐年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县小额信贷覆盖了82%的贫困户,不良贷款涉及32户,目前我们未曾启用过风险补偿金。”同心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苏泽林说,风险补偿金不是拿来“补窟窿”的,一旦“一个不还”变成“一群不还”,金融风险全部转嫁给政府,贫困户丧失发展意愿,也就违背了扶贫的初衷。

  同心县适当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同心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马玉江说,对于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银行可办理为期一年的无还本续贷,以助其形成靠自己努力来摆脱困境的积极心态。

  

  在西海固,村民给家养的羊添加草料 冯开华 摄

  ——防止“边缘户”掉队产生“悬崖效应”。

  针对一些“边缘户”的返贫担忧,同心县尝试提出从2019年起连续3年对符合要求的农村非贫困户实施产业、金融、教育、医疗、住房等扶持措施,使“边缘户”与贫困户发展“双轨并行”。

  3

  补短提质同步

  受访干部认为,西海固应进一步激发干群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

  在产销链条、利益联结等方面再下功夫,完善扶贫产业发展。同心县扶贫办副主任金哲建议,加大主导产业整村推进的力度,保障脱贫成果更多人共享;完善扶贫产业中贫困群众和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从中学技术、有收益;深度贫困地区在找准产业的同时,还要注重科技引领。

  继续提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加强防返贫的动态监测。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元明建议,加大对残疾人、“单双老户”等特殊人群的保障力度;加强对贫困人口和边缘群体的监测和预警,准确掌握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脱贫户、非建档立卡低保户、低收入“边缘户”等的生活情况,及时帮扶。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