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 20:36:36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郑州3月4日电(记者冯大鹏)距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6公里的张河村中,70岁的王洪周头戴鸭舌帽,在广场上锻炼身体。如果不经人介绍,很难想象他5年前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疫情当前,很多人为收入犯了愁。王洪周说,如果要放在过去,他肯定比谁都慌,但自从村里搞起了石榴种植,他心里很踏实。
王洪周所在的河南省淅川县地处丹江口水库的核心水源区。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县,淅川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但也因此带上“紧箍咒”,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发。
生态压力倒逼淅川走上绿色发展之路。2014年,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张河村为中心,发展软籽石榴种植。王洪周家曾经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土地被流转,他也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家门口的“产业工人”。
此前,王洪周经济拮据,天天为上学、就医发愁。一家7口人中,有3个在读学生和1个瘫痪在床的女婿,女儿常年在外打工,老伴儿患有高血压。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洪周实现了“咸鱼翻身”。帮扶干部张家星算了笔账,仅种石榴树就能给王洪周家带来5份收入:10亩土地年流转费用8000元,生态产业助力贷收益每年3000元,到户增收项目分红每年500元,从石榴基地返租倒包49亩林果管理费每年2.1万元,闲暇时在石榴基地务工日均还能收入60元。
“给返租倒包的石榴地除草,活儿也不重,农忙时镇村干部还会来帮忙,现在日子终于好起来了。”提起石榴产业,王洪周连声称赞。
张河村产业发展得好,贫困劳动力基本没有外出务工。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机肥运进来后,张河村人又该忙起来了。
目前,仁和康源软籽石榴扶贫基地已经扩展到淅川3个乡镇16个行政村,面积达1.8万亩,按照“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惠及贫困人口近千人。
“小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政府的手、市场的手牵起农民的手,抗风险能力增强。中国经济有韧性,俺村发展应该不会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
据介绍,环绕丹江口水库,淅川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大樱桃等生态林果30余万亩,实现既“生态”又“生财”。
“日前,淅川退出贫困县完成公示。我们将以扎实的产业为基础,保证每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产业叠加,确保真脱贫、不返贫。”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