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扶贫

让苗林山海的"战斗鸡" 搭乘电商"飞"起来

2019-10-29 11:45:56       来源: 华龙网    作者:戴莉芸

  在城市,人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从清晨的闹铃声响起而开始;但在农村,是公鸡的打鸣声开启了村民们忙碌的一天。不少人清晨都听过公鸡的打鸣声,但你听过成千上万只鸡同时打鸣吗?

  诸佛乡的青灵村位于彭水县东部,这里景色优美,秀丽迷人。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上万只鸡如雷贯耳的打鸣声便唤醒了这片远离尘嚣的苗林山海。

  这些鸡可不是寻常人家的鸡,而是有着“战斗鸡”著称的印尼乌骨鸡。在这里,它们还有着自己共同的女主人––黄建琼。

  

  黄建琼(赵忠祥摄)

  回乡创业 与鸡结缘

  黄建琼是彭水本地人,1983年出生,身材娇小却很精悍。2016年回乡创业,家乡的生态环境很好且适合做养殖,于是便和老公商量办起了厂,选择养殖印尼战斗鸡。

  “当时重庆没有人养印尼战斗鸡,我们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才决定养这种鸡,为此还专门跑到巴厘岛做了考察。”黄建琼介绍,印尼战斗鸡只适应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家乡青灵村不仅空气湿润还非常纯净,这让鸡感染疾病的几率变得非常小。

  不仅如此,当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近观察时,发现这些印尼战斗鸡竟一点儿都不怕人,还很喜欢打架。“这些鸡‘精’得很,早晨喂了食以后一溜烟的功夫全跑山里了,我们每天都要花上2个小时满山找鸡蛋。而正是因为鸡身上的‘斗’性,加之放养的跑山鸡比关着养殖的鸡肉质要好上数倍,现在,它们也成为了我们养家致富的‘利器’。”黄建琼笑着说。

  当然,近万只印尼战斗鸡,对于如此之大的养殖规模,黄建琼直言,为了养好这些鸡中贵族,她和丈夫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们家的鸡除了长得黑,外观上也和普通的鸡有些区别,但其实鸡的内在区别更大。别家的鸡喂粮食,我们的鸡喂了不少名贵的中药。”黄建琼自豪地说。

  黄建琼夫妻俩到湖北考察了解到,有人通过中草药喂猪。回来之后,他们就自行制定了中草药养鸡的配方:100斤包谷配14斤黄芪、14斤党参、1斤金银花,并沿用至今。现在平均每只鸡一天要吃掉近五角钱的食材,包括养生中药材、玉米及瓜果。

  

  有着“战斗鸡”著称的印尼乌骨鸡(黄建琼供图)

  苦愁销路 电商帮忙

  创业不易,养殖业更不好做。解决了印尼战斗鸡的喂食问题,在行进的道路上,还有各种曲折等着他们夫妻俩去解决。

  “当时山里的路没有修通,严重影响了鸡的销路。在市场上,我们的养殖成本高,加上没有定位和没有做出充分的准备,一天天长大的小鸡到了要出栏的时候,却无人问津。而且我们缺乏相应的养殖经验,鸡不是患病死掉就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有时候一天要死四五十只。我真的愁得饭都吃不下,头发仿佛一夜之间都白了。”黄建琼回忆道。

  尽管养鸡之路异常艰辛,但好在夫妻俩也没有因此退缩。路不好,就自己想办法筹资修了一条毛坯路直通外面的主路;害怕小鸡生病,即使熬到半夜不睡觉也要一只一只给它们打好疫苗;缺乏相关经验,黄建琼就决定到县里参加养殖技术培训……

  黄建琼来到县商务委,加入了电商团队,开始学习电商、经营电商,在商务委领导和电商办工作人员的培育和帮助下,逐渐掌握了养鸡的窍门,养鸡之路也越走越顺。

  和其他做电商的人不一样,黄建琼一开始并不是搭建了电商平台再收集产品,而是先把产品做好再通过到县商务委学习电商知识,从而搭建电商平台来实现销售。

  不仅如此,黄建琼还借助彭水县商务委的“彭水赶场”搭建了自己的网销平台,将印尼战斗鸡品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销售,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彭水县商务委最新了解到,为推动电商发展,彭水县商务委重视政策机制建立和电商人才培育,加强网货中心建设和电商项目规划,推动网货基地发展和“彭水赶场”改版升级,并实施了“千店带万户”战略,加强东西部电商扶贫协作。

  “现在每只鸡的售价都在198-228元,鸡的年龄越大价格越高。”黄建琼拿着刚从山林里捡回来的鸡蛋非常高兴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其实鸡蛋更畅销,3元一个,客户都是抢着要。”

  黄建琼在行进的道路上逐渐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也为下一年的发展垫定了牢实的基础。2018年,夫妻俩扩大了种养殖规模,还让村民们一起参与,以分种分养统销模式开始孵化幼苗,总规模达10000余只,种植面积达900余亩。

  

  “五彩”土鸡蛋(戴莉芸摄)

  

  中草药养鸡配方中的黄芪(戴莉芸摄)

  不忘誓言 共同致富

  对于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其实早在2016年回乡创业时,黄建琼夫妻俩便埋下了这颗种子。

  “2016年回到家乡,在一所小学参加公益活动时看到有些乡亲还未脱贫,而我们这几年在城里做生意赚了些钱,便暗自承诺要回乡创业带领他们一起共同致富。”黄建琼说。

  为此,黄建琼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并下设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产业,还逐步开拓了生姜和红薯等产业。

  近年来,光是种植生姜,黄建琼夫妻俩就帮扶了38户贫困户,人均每年获得8000元劳务收入。目前生姜行情不好,黄建琼只能将90吨收好的生姜储存起来,即便这样,但她也先兑现了大伙儿们的工钱。

  同时,黄建琼也聘请了乡里的贫困户到养殖场就业,现已带动34户贫困户就业增收。村民们在养殖场基地务工,每年可增收7000元左右。

  

  黄建琼在收购村民种植的生姜(赵忠祥摄)

  许小晴是村里的贫困户,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很不容易。“平时只要有活,建琼就会喊我过来帮忙付我工钱,并且我采的野生板栗和猕猴桃她都会帮忙收购帮忙售卖,节省了我上街贩卖的时间成本。”许小晴说。

  石登平则是长期帮工,主要是在养鸡场帮忙喂鸡和找蛋,在他眼中,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轻松的工作,真是福气。

  而黄建琼则说,我们自己的经济改善了,也要让村民们好起来,为老百姓脱贫致富付出努力,也让老百姓劳有所获,劳有所值。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县商务委的带领与帮助下,黄建琼的电商事业正不断快速发展起来,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产品一百余种,2018年营业额达40余万。同时,她还多次出去学习先进电商经验,着手产品创新,努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振兴乡村、带领村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