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 21:44:49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王婉
贵州省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然而在贵州的西北角,却有一个地方,气候温暖湿润,竹类资源丰富,那就是素有“竹子之乡”美誉的赤水。
据统计,赤水市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竹林总面积、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分别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第二、第一位。
在这一背景下,赤水牢牢把握竹子生长快、周期短、可再生等优点,创新竹材制浆造纸技术,调整竹产业结构,推动竹产区经济发展,更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曾经,木材造纸才是市场趋势,但近些年,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步深入,竹子制浆造纸这项传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工艺技术再次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赤水规模最大的纸业公司应运而生。总经理王宏伟介绍,目前,赤天化纸业每年消耗100万吨竹材,生产26万吨浆、7万吨原纸和5万吨终端纸。
竹材从哪来?从竹农的手里来。王宏伟说,每年赤天化纸业要拿出7亿元用于收购原料,包括了竹农采伐、竹切片厂(合作社)切片、运输公司运输的费用。仅赤水一地,每年就要用掉近4亿元。随着赤天化纸业的不断壮大,当地仅服务这一家公司的竹加工企业就有68家之多,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进出赤天化纸业厂区的运输车可达300车次。
“一亩楠竹林每年能产成熟楠竹30株,价值300元,还能产竹笋500斤,价值2000元左右。”赤水市林业局产业发展和建设股股长蔡明俊说,在赤水大力推进资源变资金、林区变车间、竹农变工人的林业“三变”改革中,青山翠竹已成为赤水人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一根竹子能够实现到纸巾、家具、艺术品和工业产品的华丽蜕变,20万竹农和近2万竹产业工人扛着竹子奔跑在小康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