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8 08:45: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后孔家沟村的果农在采收苹果。近年来,当地干部大力推广坑施肥水、豆菜轮茬等苹果种植新技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后孔家沟村年户均收入已超10万元。
任增胜摄(资料照片)
本报西安5月7日电 (记者张丹华)陕西省政府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 226万老区人民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据了解,截至今年2月,全市共有69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清零”,7.07万户、19.5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7.62万户、20.52万人,减少到今年2月的5526户、10034人,贫困发生率由13.2%降至0.66%。
延安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上世纪70年代,延安很多老百姓都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1978年,中央批准把延安地区的粮食征购任务减少55%,并每年给延安无偿援助5000万元,这个援助一直到1987年从未中断。这些措施使当年的延安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吃粮水平提高了,家庭副业收入增加了。
改革开放后,延安驶入发展快车道,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老区人民并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1998年,吴起县在全国较早开始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次年,国家在延安提出退耕还林措施,开展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退耕还林20年,不仅解决了延安水土流失问题,还改善了延安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产业中解放出来。”延安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占金说。
近4年来,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延安投入扶贫资金达62.5亿元。延安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八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选派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一系列举措有力助推了当地告别绝对贫困的进度。
如今的延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区人民信心十足,正为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而接力奋斗。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