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扶贫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星光路上追梦人,你努力的样子最美!

2019-04-23 10:51:0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谢新宇

  中国农村网讯(通讯员 谢新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新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驻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帕其英也尔村工作队,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严格按照“1+2+5”目标任务,坚持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认真梳理汇总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持续推进“访惠聚”,凝聚了民心民力,夯实了基层基础。

  拓宽渠道促增收

  工作队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把准脉络定良方,夜校培训提能力,转移就业拓门路,特色种植促增收,巩固脱贫兴产业,建强组织夯基础......一方面通过开展农业、畜牧知识讲座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实用就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等课堂;再一方面举办了以“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脱贫靠自我”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通过选树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典型、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讲述务工经历和体会等举措,引导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务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把握好民生民心民力的结合点,就是坚定不移地将转移就业作为破解民生“难点”的亮点举措。“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无疑是促进贫困人口脱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作队队长、党总支书记王俊旗说,现在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很强烈,只要号准脉,查准病根,村民就能走上致富路。今年,工作队着力在托幼、托老、托地、托畜“全托”下功夫,积极化解村民外出务工就业后顾之忧,全力打通增收致富“最后一公里”。特别是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许多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该村400多名劳动力中,已有200余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余村民依靠“春风行动”技能培训就近就地实现了灵活就业。

  

  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车间管理人员,26岁的热比古丽•加帕尔成为东纯兴纺织公司一名正式员工,完成了一次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以前很想出去务工,但由于国语水平低,缺乏就业门路,去年参加村民夜校岗前培训,通过工作队的帮助,当上了产业工人,住上了员工楼,在现代化大型企业工作,月收入达到3800元。过上了美滋滋的小日子,圆了我的梦想。”热比古丽感激地说。起初,热比古丽由于经验不足,刚到企业时显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为帮助其尽快熟悉工作岗位、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队与企业的共同帮助下,生活上帮、技术上带、思想上跟、情感上融,工作之余,企业还会积极开展一些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渐渐地,她适应了企业的工作环境、熟悉了岗位规程、密切了员工联系。现如今,不仅能熟练操作运用,还能单独帮带新入职的村民。

  工作队以村养殖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协调自治区科技厅、农科院等为村里养殖户提供科学喂养、畜牧防疫、青贮饲料等指导服务,引导畜牧养殖向多元化、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真正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倾心为民解民忧

  

  “真心实意察民情、听民意,千方百计解民忧、帮民困。只有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才能深刻理解‘访惠聚’的意义,我们驻村就是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为群众办难事解难事的。这点事算什么?!”原来村里的水渠淤泥、土石垃圾、树枝沉积,不仅会引发洪涝灾害,又污染了环境,还影响春耕时的灌溉,甚至会影响到村民的经济收入。

  工作队经过实地勘察、调查研究和积极争取下,将防渗渠工程列入今年实施的惠民工程建设项目并已落地实施。此渠6月竣工后,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0%,惠及到该村90%的农地和林地。

  畜牧养殖零散、饲草料加工等“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养殖户。工作队积极探索“增量、提效、增收”的新路子,携手农业科技、畜牧养殖专家,引进秸秆饲草菌化加工技术,一举解决了村民畜牧养殖和饲草短缺和加工难的短板。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一座标准化养殖小区,切实帮助当地村民打通了畜牧养殖的“捷径”。

  用真感情爱群众,用真行动感民心。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和村民互助帮扶队,挨家挨户搜集困难、逐户逐人了解需求,帮助解决缺乏劳动力家庭百余户开展春耕生产,整地开沟、松土保墒,起垄铺膜、点种培土,浇水施肥、检修机械,购买种子、修枝剪叶......只要是忙碌的地方总能看到工作队员的身影。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现在群众间的互帮互助不仅体现在生活中,时值春播,在帕村新梅、杏林、桃树田里随处可见各族群众共同劳作、互帮互助的场景。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工作队撸起袖子,找出路、谋发展,精把脉、用实招,根据群众意愿及种植基础,积极引导开展新梅、花椒、杏子及西瓜、甜瓜等特色种植,确保村民们有稳定持续增长的收入,切实让农民口袋鼓起来,特色种植发起来。

  土地流转活农业,产业结构促调整。长久以来,群众被土地牢牢束缚着,迈不开腿,挪不了步,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牵头,将全村1300亩地统一流转出去,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风险性收益转换为固定性收入,使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完成村级产业结构从“半农半牧”向“半农半工”转型,为村民外出务工就业奠定基础。积极申请保洁、护林、水管、畜牧防疫等公益性岗位,让门槛低、好入门、见效快的就业方式成为现实。

  工作队每一件为民实事、惠民好事,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当提起驻村工作队村民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们为我们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解决了想解决一直没有解决的难事。他们用辛苦指数不断提升了村民们的幸福指数,是帕其英也尔村的“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他们已深深地根植入了我们心里!

  

  不忘初心聚民心

  时代在变迁,村庄在变好。94岁的村民娜依姆•铁木尔见证了小村庄的幸福:昔日被人称为“要饭村”“乞丐村”的帕村,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常年风沙侵袭。如今实现了脱贫摘帽,村里主干道,铺设成红绿相间花砖的柏油路;低矮的土坯房,建成了错落有致连片的安居房;淤塞的泥土渠,维修成宽阔的防渗渠;漆黑的夜晚,变成了明亮的不夜村……从娜依姆充满喜悦的谈笑中,感受到了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改善人居环境,共享文明生活。工作队以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的形式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美丽村庄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的思想,组织清理道路垃圾、水渠杂物、林带杂草,彻底消除村庄“脏乱差”。

  “建设美丽庭院,发展庭院经济,让我觉得在小庭院里妇女姐妹们大有可为,环境卫生变美了、街道干净整洁了、道路宽敞漂亮了、乡风民风淳朴了。”布艾杰尔古丽•托合提告诉我们:“感谢党的惠民好政策,不仅让我们家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好,还为我们颁发了‘最美家庭’流动红旗,这是一份殊荣,我要争取让这个荣誉常驻我家。”

  不仅是布艾杰尔古丽的家,现在的新农村家家户户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们住上了干净整洁的富民安居房,家里也有了电视机、沙发、餐桌、热水淋浴器等一系列生活用品,庭院里种植养殖区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群众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志智双扶激活力,增收致富强信心。深入了解群众能学什么、想学什么,国语夜校和技能培训班就教什么、讲什么、将学员积分与爱心超市积分挂钩,促进积极性,打破语言和素质瓶颈。在周一升国旗表彰先进典型,组织村民相互参观、交流学习,让群众明白超越脱贫线不是跨进一劳永逸的富裕门,只有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才是过上好日子的途径。

  养殖大户罕娜克孜•色依提积极参加农民夜校培训,努力提高国语水平和养殖技能,是工作队特别扶持的“三八致富能人”。她动情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勤劳就能致富,我坚信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计划利用畜牧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抱团发展,一个人富不算富,要让更多的村民一起富起来。”罕娜克孜的幸福生活因辛勤努力和勇于拼搏而改变,这影响了越来越多的村民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昔日的帕其英也尔村,受制于硬件条件限制,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匮乏。每当夜幕降临,全村漆黑一片,村民各回各家,安静地仿佛如冬眠一般。

  当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文明之风也吹进了村庄。在村里道路通起来、腰包鼓起来、日子富起来、村庄绿起来的同时,村里健身娱乐广场、村民大舞台、服务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大院、LED大屏、亮化工程也相继建成使用。“文艺活动、趣味大赛、体育比赛以及每晚农民夜校的读书声朗朗、乐曲阵阵、舞姿翩翩,使帕其英也尔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迸发出活力四射。这样的变化,让我们对农村的未来满怀憧憬和信心!”老党员、草根宣讲员艾杰尔柯孜•如苏里在“三结合”活动上宣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队长、党总支书记王俊旗常说,我们把心都交给了村民,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那么无论我们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工作队员卡乌力江•卡斯木,脚步走遍帕其英也尔村的每个角落,有他的地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他尽心尽力为民解忧,和各民族群众交朋友。

  耕耘成就梦想,奋斗收获幸福。70年非凡岁月,乡村巨变写满广袤大地。乡村振兴在行动,发展合力正加速形成。帕其英也尔村村民正依靠勤劳的双手、不服输的劲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迎着旭日朝阳,昂首阔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