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扶贫

贵州公益“慢火车” 打通百姓致富“快车道”

2019-01-18 14:00:46       来源:央广网    作者:记者张兆福 实习记者郭鹏

  央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记者张兆福 实习记者郭鹏)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动车愈发普及,我们逐步迈进了一个快时代,300多公里的时速,拉近了很多地区的空间距离。而与此同时,我国仍开行着的部分慢火车还在延续着它的使命,对沿线群众来讲,它们同样必不可少。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一列时速40多公里的慢火车,显得有些与众不同。40多年间,它“踏踏实实”地穿行在苗岭山脉,连通了很多少数民族村寨。这种速度慢、票价低的“慢火车”,成了沿线百姓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这是往返贵州省贵阳市与铜仁市玉屏县的5639/5640次普速列车,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绿皮火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全程377公里,行驶下来要7个多小时,时速仅45公里。从1976年至今,这列火车已开行40多年,而在过去的22年间,从未提高票价:区间内最低2元,全程24.5元。

  别看这列火车车厢少、速度慢,但对于沿线的村民来说,这列火车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的大问题。列车沿途停靠16个车站,其中像施秉、黄平、桐木寨、六个鸡等小站居多,由于当地深处苗岭山脉,出行十分不便。依靠这列火车,数千名学生走出大山,数百户村民增收致富。

  贵阳客运段上海二队党委书记黄绍基:通过这列小慢车,沿线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的,改善生活的,统计已有300多家。也通过这趟小慢车,沿线学生就学,到凯里、施秉、镇远、玉屏读书的将近2000多名,其中300多人考上大学。

  

  2016年,在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不断精准发力的大背景下,5639/5640次列车迎来了一次大的调整和变革,成为服务沿途贫穷老百姓的“脱贫车”。

  胡贵川:我是1997年参加铁路工作,一直到现在,差不多21年。

  说话的是这列火车的列车长胡贵川,从茶水员、售货员、行李员,到列车长,他在这趟“慢火车”上工作了21年。胡贵川说,列车沿途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村民普遍面临出行、就业、农产品销售等许多难题。

  胡贵川:现在贵州已经村村通公路,但一遇到天气变化还是要依靠我们这趟火车,因为天气寒冷,公路一结冰,就要封路。公益性火车如果能长期这样开下去,我想大山里面也会致富。

  

  为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村民“走出去”,胡贵川和同事们在火车上搭建起了信息栏,为村民提供务工信息,并协助农户将农产品带上车销售。

  胡贵川:我们这边苗族、侗族比较多,他们自己种的农作物,自己养的土鸡、田鱼,我们把这些信息和联系方式贴在车上,专门成立了一个信息栏。

  

  临近年关,刚下过一场冬雨,地面湿滑,仍有不少农户挑着自家的农产品候车,他们大都要到凯里卖菜。为防止老人们摔倒,列车工作人员干脆担当起了“背篓工”。

  从加劳站上车的陈进美,今年67岁,乘坐这列“慢火车”有20年了,一直往凯里卖时令蔬菜,今天她挑了40斤左右的白菜。

  陈进美:这个车让我们方便很多,有什么东西就拿去凯里卖,列车员也很好,我们挑不上来,他们帮忙提一下。

  和陈进美一样,从宝老山上车的70多岁的吴治珍老人,用背篓背了30斤重的红薯,准备到凯里进行售卖。谈及这趟车给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十分激动。

  列车工作人员胡松:你带了多少斤啊?

  吴治珍:30斤,多了抬不动。

  胡松:都能卖得完吗?

  吴治珍:卖得完。得亏有这个火车,没这个火车背不动。

  胡松:今年春节这个火车都不停。

  吴治珍:不停就方便了!照顾我们老人,感谢!

  

  列车播音员:旅客朋友们,在三号车厢出售有机大白菜,大白菜两元一斤,是乘客用农家肥自己栽种的。

  经常乘坐这趟“慢火车”的乘客,对于这样的“广告宣传”并不陌生。每位带货上车的村民都可以享受到免费宣传的服务,这也是“慢火车”的一大亮点。

  列车员会主动找到村民,登记商品信息,并通过广播为他们的产品打出广告。

  列车广播员吴茜:有些老乡的东西挑的可多了,几十斤,我们就在车上帮他宣传一下,希望在车上出售一部分,到了凯里以后就没这么累,尽快的卖完以后又坐回去的小慢车尽快回家。

  很多顾客也及时关注着商品动态,准备出手抢购。从水花上车到凯里去的肖媛,就在列车上完成了一笔交易,15块的魔芋豆腐和5块钱的小白菜。在她眼里,这些农户自家种的菜便宜,品质也更好。

  记者:为什么要买这些菜?

  肖媛:因为我觉得比较划算。

  记者:价格和市场上比起来怎么样?

  肖媛:很便宜。

  记者:那你对这辆慢火车的看法是?

  肖媛:我觉得挺好的,如果没有这趟火车,老百姓要去很远的地方坐车,这趟车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慢火车”慢慢增添了更多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帮助乘客搬运货物,向乘客发放一次性雨衣、雨鞋,为乘客配备清凉油、针线包等。更让大家拍手称赞的是,小站乘客可以“先上车后补票”。

  从凯里站下了火车,记者跟随担菜村民快步来到了凯里火车站周边的蔬菜市场。放下蔬菜,也不用叫卖,顾客就团团围上开始挑选,挑好、议价、成交一气呵成。30斤蔬菜,20分钟内全部卖完。

  68岁的冯朝美是桐木寨人,挑着40斤纯手工制作的热腾腾的魔芋豆腐来到凯里,看着自家的产品已经基本卖掉一半,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客车价格贵,自己又晕车,这列火车真的方便。

  冯朝美:一天挣个30、50块,看货,今天人多就卖光了,剩不下。

  如今,这列“慢火车”不断完善对沿线村民的服务,往年春运都会停运,但考虑到村民出行和买卖产品,今年春节继续运行。

  从农产品和山货的“搬运工”,到带动少数民族走上脱贫路,在高铁、动车快速度的时代,踏踏实实地跑着自己的“慢速度”,而正是这样的“慢速度”,开出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贵阳客运段上海二队党委书记黄绍基告诉记者,虽然这列车一直处在亏损运营的状态,但公益慢火车一定要开到脱贫致富那一天,完成它的使命。

  黄绍基:虽然是小慢车,但却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这趟车上座率不高,也许随着当地老百姓脱贫,还有贵州山区、乡村现代交通设施的完善,这趟车可能有走到头的一天。但只要上面部门不讲停运,我们就会一直都把这趟车做好,服务项目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郭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