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扶贫

“洋牧民”扎根高原助脱贫 创意带来增收新路子

2019-01-14 09:43:3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高原的清晨寒风萧瑟,46岁的角毛开始了一天的放牧生活。“过去一个人放羊总是有些孤单,但现在随身带着纺锤,手里捻着线,也不觉得无聊了。”角毛说。

  在平均海拔3660米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贡麻村,角毛和其他14位村民每月都会选一天聚在一起,拿着自己精心制作好的羊毛包、牦牛绒围巾等小物品等待“洋牧民”安鹏夫妇来收货。

  1998年,来自荷兰的安鹏夫妇第一次来到青海西宁,经过两年的汉语学习,他俩决定前往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教英语。

  “我们看到很多村民虽然家中有牛羊,平时也会制作结实防水又保暖的黑牦牛帐篷、羊毛尔恰(抛石鞭)等生活用品,但赚不了多少钱。”安鹏说。那时起,他开始思索如何用这些技艺为牧民们增加一点收入。

  2006年,安鹏一家前往同德县,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开始召集有牛羊毛编织技巧的牧民,为他们提供纺锤和编织工具,鼓励大家在放牧之余做一些手工艺品。

  同德县曾经是青海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大多藏族村民从事农牧业生产,是典型的高原牧业县。

  “现在一斤羊毛5元,我做一个包可以卖40元,每个月最多能做出15个羊毛单肩包。家里的160亩草场一年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30多只羊,一年怎么说也有1万多元收入了。”角毛说,手工艺制作每月能为她增加500-1000元的收入。

  经过4年对牧区家庭作坊的研究,2007年,安鹏正式注册成立了青海安多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我们在全国有30个销售点,遍布各个旅游景区,同时还有10个海外销售点,将这些高原特色产品带向世界。”安鹏说。

  如今,在两位“洋牧民”带动下,来自海南州同德县和共和县的30户牧民家庭加入安多手工的创意制作。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高原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销往全国,甚至远销海外,牧民增收也有了新路子。

  2017年底,同德县实现了脱贫摘帽。同年,青海省藏区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18.7亿元,藏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逐渐繁荣的藏区旅游业同样见证了农牧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将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作为最佳的旅游纪念品。

  “之前去西宁,看到自己制作的包整整齐齐摆放在商店,包变得更漂亮了,游客们都会看一看、摸一摸,我心里突然有些美滋滋的。”角毛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