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产业

为特色产业赋新能——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十年发展综述

2021-12-22 10:03:3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徐锋 张璟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享有“中国蟠桃第一镇”美誉的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组织了本镇“诚信桃农”、销售大户进社区,现场售卖首次推出的“天工丫髻”晚熟大桃。刘家店镇镇长逯艳敏介绍,除了新品种“天工丫髻”外,此次进社区的还有红蟠桃、黄蟠桃、圆桃等多个品种,都是个大饱满、颜色艳丽,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爱好。

  刘家店镇是果品生产专业镇,2011年被认定为首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大桃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大桃产业已成为刘家店镇乃至平谷区的一张名片。逯艳敏说,这些年刘家店镇一直围绕大桃做文章,大桃产业的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融合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特色产业也是越做越有名头,产业链条也不断拉长,农民收入跟着逐年提高。

  2011年,原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在示范村镇的带动下,依托千差万别的物候特征和复杂多样的自然资源,各地“一村一品”蓬勃发展。发展“一村一品”,成为地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

  促增收、助脱贫,十年创建成绩斐然

  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只有不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村群众才能从中受益。

  “一村一品”之所以能被广泛推广应用,其根本在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目标高度一致,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农业生产规模化,培育农产品品牌和标准,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村一品”作为一项富民工程登上历史舞台。随后,各地涌现出大量的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户,出现了不少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到了90年代后期,“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东部地区出现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其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都已达到相当高水平。进入21世纪,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等,有力推动了“一村一品”的进一步发展。江西省南昌市自2002年开始,就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陕西省从2007年起每年拿出数千万元财政资金专项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平均每个示范村镇可获得30~50万元资金扶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曾经因砂石遍地、土地贫瘠而被称为“石头滩”。2010年,四宫村开始引种薰衣草。靠种玉米维持三口之家生计的村民侯毛毛,成为村里第一批种植薰衣草的村民。年底每亩收入达到了600元,比种玉米、小麦高出100元。侯毛毛高兴坏了,“种一年薰衣草抵种三年玉米的收入”。现在,不止是四宫村,整个霍城县种植薰衣草的面积已经达到了5.6万亩,年产值大约10亿元。

  发展特色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农民增收致富。能否联农带农,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的一个关键指标。

  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对前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调查,这些村镇的参与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9万元,高出其他未参与农户收入的15个百分点。

  启富民、接振兴,夯实乡村产业基础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一村一品”是在村镇范围内发展产业的有力抓手。

  随着政策、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加上城乡居民对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乡村多重价值得以重估和发掘,“一村一品”已经呈现出“发展加快、要素集聚、业态丰富、质量提升”的态势。

  湖南省制定全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将每个主导特色产业规划到乡镇和村;福建省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建设列入“五千工程”,明确要培育100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广东省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列入2021-2025年重点推动项目,从2019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统筹整合10亿元资金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乡村各类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据统计,前十批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各类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超过7.4万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99家,农产品加工仓储能力超过1743万吨,40%的示范村和53%的示范镇建设了批发市场,60%的示范村和76%的示范镇搭建了电商平台,70%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注册商标达1.46万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超过4900个。以“一村一品”为依托的各类市场主体,正在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一村一品”的最大特点是产品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能够丰富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奶瓶子”,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消费、活跃农村市场,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另一方面,立足乡村特色资源,筑牢特色产业基础,也有利于锻造产业长板、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创建,为各地深度发掘乡村功能价值,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经济圈树立了样板,提供了支撑,也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点。

  这两年,农业农村部也在推动“一村一品”相关主体继续做大做强。从2020年起,农业农村部在监测统计认定的基础上,开始推介发布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2020年推介十亿元镇91个、亿元村136个;2021年推介十亿元镇174个,亿元村249个,数量快速增加。“一村一品”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势头。

  正如《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提到的那样:依托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十年来,“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有效吸引了城市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培育出一系列新型业态,推动农民就业增收从传统的种养领域向全产业链持续拓展,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的上游和农户倾斜,开辟农民跨界、跨域就业增收的“第三空间”。

  机遇来、潜力在,更高质量引领未来

  十年来,“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有力推动了各地对一村一品创建工作的逐步重视,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与规模兼具的乡村产业,激活并丰富了乡村资源的多重价值和市场潜力,其品牌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认可。

  位于四川省北川县老县城东、紧邻地震遗址纪念馆和唐家山堰塞湖的曲山镇石椅村,是一个拥有丰富羌族文化资源,却因地处陡峭山崖一度发展滞后的羌寨村落。

  从2000年开始,石椅村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开始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修山路、改饮水、建厕所,村民陆陆续续办起了农家乐。他们还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省级传承人,来村里创办“羌族优秀文化讲习所”,手把手教村民如何让游客切身感受羌歌、羌绣等特色民俗文化。3月赏花采茶节、6月枇杷节、7月李子节、冬至的转山会、腊月的年猪节……如今的石椅村,已经学会了把特色农产品和羌绣、草编、竹编、马槽酒等羌族文化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体验项目。据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介绍,村里旅游日均接待量已超过5000人、年收入800余万元,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2021年,石椅村以“羌族歌舞”为主导产业,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十年来,入选“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主导产业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到手工艺品、农村电商,再到特色文化、自然遗产。其背后是乡村业态在丰富、链条在延长、产业在走向融合、价值在不断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

  2021年,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评审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

  一是主导产业要求更高,主导产业不但要优势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产村产镇深度融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从业就业的农民数量占比也改为了农户数量占比,“主导”产业的质量要求更高;二是特色文化产业首次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纳入申报范围;三是对一村一品的“品”指向明确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文化(如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和新业态(如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的一个具体品类;四是融合发展程度更深,不但要求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有机衔接,实现链条化、一体化发展,而且要求要包括文化传承在内的融合新产业新业态已有初步发展;五是联农带农作用更强,除明确要求村、镇成立农民合作社外,还要求主导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年增长率均超过10%,和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县高10%的要求相比,无疑更高;六是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不但要求主要经营主体有注册商标,还要求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并明确所在县已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的可优先申报。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申报推荐、审核认定、标识管理、动态监测等工作作出规范。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培育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经验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来“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认定标准会更高、要求会更严,农业农村部对已经被认定的三千多个示范村镇,还会加大监测力度、及时调整淘汰。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围绕一个产品致富一方百姓,发展一个产业汇聚八方资源。随着“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未来还会有更多像刘家店、四宫村、石椅村这样的特色产业村镇,带动引领催生着乡村业态不断丰富、乡村产业不断兴旺,为乡村全面振兴、村民共同富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朱梓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