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10:38: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王 梅
午后阳光正暖,小院里弥漫着浓郁蒜香,台檐下摞着鼓鼓的编织袋,上面印着“乐都紫皮富硒香蒜”,眼前这70吨大蒜要出口国外。“直径必须在6厘米以上,蒜须全部切除,蒜蒂要保留1.5厘米。”王国锋拿着大蒜分级筛选工具做随机查验。
黑红的脸庞,大高个,王国锋是大蒜合作社的负责人。小村里的大蒜能出口国外?王国锋拿出一纸合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这是他第六年将大蒜销往国外。
选出路
王国锋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深沟村人,他的家乡是青海有名的“大蒜之乡”。虽是蒜乡人,可王国锋开始却并没有想种蒜,17岁高考落榜,建筑工、搬运工、收废品啥都干过。
兜兜转转,当23岁回到村里,王国锋打量着家里的5亩薄田,思考着致富门路。
家乡的土地富含硒,种出的大蒜皮紫、蒜素高、蒜瓣紧。上世纪80年代初,附近高店镇有人从新疆带回来几辫蒜,随手种在自家院里,没想到这蒜非常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新长出的大蒜蒜瓣大,产量高,渐渐地有了名气。
王国锋一思量,不如也试试种蒜,先到新疆引蒜种。筹钱、打听顺风车、备干粮,就这样,王国锋搭上了一辆货车的后车厢。
要说这新疆之行也不容易,翻山越河过戈壁,日晒夜寒不由人,一路愣是用了五天五夜。到了新疆,王国锋将手里所有的钱换成了蒜种,满怀希望。
试种路
本想着从外地引来的蒜种,老家蒜农多少会从自己手上采购点,可谁想竟无人问津。无奈之下,王国锋将自家5亩地当成试验田,点上新蒜种,其余的低价转卖了出去,亏了钱。
这一年,王国锋天天望着自家这5亩地,想着能收点是点,来年收了蒜,能卖多少卖多少,然后再也不做这种蒜的营生。
结果第二年,新引来的大蒜亩产竟有4000多斤。王国锋蒙了,没想到这蒜竟这么能长。当地蒜农听闻,争相找王国锋采购,2万斤新品种大蒜被抢购一空。
王国锋得到了认可。2004年,王国锋担任深沟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们种上新品种大蒜后,遇到了新问题。产量虽然高,销路却一时打不开。王国锋决定,领着乡亲们开拓市场。
开新路
王国锋卖蒜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往省外卖,另一个则是往国外卖。
起初,王国锋先是到109国道摆摊卖蒜,甘肃往返青海的商贩很多,王国锋和他们逐渐熟络起来,时不时送给商贩一些大蒜,让他们带到甘肃市场试试水。有次甘肃一名商贩拉了一车大蒜回去,结果这车大蒜在甘肃销量出奇地好。王国锋顺势跟这名甘肃商贩签了卖蒜的长期合同。
2008年,在王国锋的张罗下,海东市乐都区深沟大蒜专业合作社成立,王国锋当选理事长。同年,村民委员会改选,王国锋当选村委会主任,从此支书、主任“一肩挑”。
大蒜专业合作社稳健起步,70户村民加入。不管市场如何,合作社成员种植的大蒜全部被合作社收购,王国锋和其他几位理事负责销售。
省外的市场打开了,王国锋雄心也大了起来:“我要把咱这小村庄的大蒜,卖到国外去。”
小村庄的大蒜卖到国外?别人乍一听还以为王国锋在吹牛。
王国锋也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想要开辟国际市场注定十分艰难,他打算借一借合作伙伴的东风。
成立合作社后,王国锋和山东济南、青岛和济宁等地有供货合作,其中济宁有家贸易公司长期与国外有农贸合作。但是外商对大蒜品质要求近乎苛刻,贸易公司千挑万选的大蒜样品全部被打了回来。
王国锋了解情况后,毛遂自荐,推荐他们的紫皮大蒜。一开始,济宁的贸易公司还有疑虑:相比其它大蒜种植地,青海乐都是高原地区,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种植规模也不是很大,能有什么优势?
禁不住王国锋的软磨硬泡,贸易公司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外商寄去了乐都紫皮大蒜样品。结果对方很满意,高品质农产品在哪里都会受欢迎。就这样,王国锋的大蒜卖到了国外,签了长期合作协议,对方每年早早地把定金打给王国锋的合作社。
这些年来,王国锋还将乐都紫皮大蒜卖到了泰国、日本、韩国等地,销路越来越好。
一路走来,虽然不易,“可村民们富了,咱也值了。”王国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