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16:16:35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李杰
在“中国苹果之乡”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0年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赔付工作刚告一段落。这次赔付覆盖近6000户果农、赔付额4000多万元、赔付率超过180%,也成为目前我国苹果期货价格险赔付额较高的项目。
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不仅为农户“保价”护航,更让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静宁县,在金融领域实现“逆袭”,苹果产业“含金量”不断提升——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在此落户、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全县推开、静宁苹果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
“保险+期货”成“定心丸”
“因灾减产”“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等问题,长期阻碍着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果农增收的步伐。静宁县甘沟镇杨咀村村民樊森,便一直饱受烦恼。
46岁的樊森,种植着10亩果园,其中挂果园5亩。正常年份5亩地能有4万多元收入,也是家里主要经济来源。2020年,受低温冻害,樊森家苹果减产严重,仅卖了5000元。
近年来,“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发,樊森也意识到自身抗灾能力十分脆弱,便积极参与苹果“保险+期货”项目。2020年,投保5亩地的樊森,赔付额达5361元,“自然灾害没办法,只能听天由命,幸好有赔付,让一年没白干”。
原来,苹果“保险+期货”是依托保险公司作为媒介,农户或合作社通过购买价格保险来保障收入稳定。而保险公司则向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实现“再保险”。同时,期货公司通过场内期货市场对冲交易,分散价格风险。
“真正实现为果农‘保价’护航,有效避免了‘果贱伤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副总经理魏欣说,价格保险目标价格的设定,还充分考虑了果农的生产成本、人工以及一定范围的稳定受益。
苹果产业是杨咀村的主导产业。杨咀村去年苹果“保险+期货”实现了全覆盖,户均赔付5600多元。“在生产成本上升、自然灾害频发、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下,为村民稳定增收提供有力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银霞说。
金融活水引“三变”
2018年,作为全国苹果种植优势重点县之一的静宁县,成了郑州商品交易所“保险+期货”试点的重点支持区域。郑商所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静宁县为期3年的试点建设。
同时,作为对口帮扶单位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直管企业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企业,也聚焦金融优势,与人保财险甘肃分公司共同发力,不仅让“保险+期货”在静宁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让当地农户、企业、政府金融理念悄然改变。
农户逐渐懂金融、能议价。在静宁县走访调研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业金融保险总站站长廉政学发现,过去害怕金融、厌恶风险的农民,开始认识到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巨大的杠杆保护和兜底作用,购买“保险+期货”的意愿明显增强。同时,过去农户受客商价格打压,也因价格托底保障,敢于主动议价。
企业敢于用金融、强发展。2018年,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物流园综合冷库,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苹果期货交割仓库。企业总经理田选宾发现苹果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后,有效保障了农产品价格。为了做强企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德美地缘股改成立平凉静宁苹果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举成为平凉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政府善于学金融、抢机遇。2021年1月8日,全国首批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落地静宁县。银河证券挂职静宁县副县长的杜晓光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基础,县委、县政府积极研究政策,从谋划到落地,不足一周时间。
乡村振兴需金融加力
2020年,静宁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惠及了5903户果农,户均获赔近7000元,切实保障了果农种植收益、有效帮助果农抵御价格下跌风险。
“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的联动,实现了苹果从开花到销售全链条的风险保障。”平凉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赵建军说,“保险+期货”能对冲市场销售风险,但特色产业发展仍需多种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为补充,才能构建保障的长效机制。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甘肃省农业特色产业丰富,很多农特产品都因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发展滞后。廉政学认为,苹果“保险+期货”在静宁取得良好成效,还得继续抓住已上市的生猪期货以及未来还将上市的马铃薯期货,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期货”的风险保障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兜底保障功能。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在于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农产品期货期权与农业保险相融合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已经在静宁生根。”郑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部总监刘鸿君说,乡村振兴还需农业保险与多种金融工具联动,形成“保险+”模式,例如加银行,通过保单或仓单质押贷款,解决生产资金需求;加订单,提前锁定价格,确保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