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10:06: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 杨在扬 宋敏涛
昔日的特困村,如今盖了新房修了新路,民宿农家乐红红火火;在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菌菇“大棚”排成一排,香菇、银耳、猴头菇、灵芝一箱箱地从大棚中运出,一只只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的“硒鸽”,从这里“飞”向全国各地餐桌……
这一片繁忙景象,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阜平县是革命老区,地处太行山深处,长期以来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再加上耕地少而贫瘠、经济结构单一,该县一直处于深度贫困之中,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209个行政村中有164个贫困村,占78.5%。
当脱贫攻坚碰上“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硬茬子”,该县通过落实“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指示精神,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之道。
“民宿+特色农业”带动特困村脱贫
骆驼湾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南部约4公里处,距阜平县城38公里。全村277户,5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236人。曾经的骆驼湾村,缺水少地、劳动力流失,村民们靠种植玉米与土豆维生,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50元(人民币。下同)。
为改变现状,该村结合本地气候、环境优势,决定走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农业为特色的脱贫之路。
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格介绍,目前骆驼湾村流转民宿68户,打造业态20多个,40多种小吃,166间房,249个床位;此外,随民宿共同发展的林果种植、肉鸡养殖、中草药种植等现代农业,不仅给村民增产增收,也丰富了该村的农村元素与特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
新产业给村民带来了新生活。71岁的村民顾宝青患有糖尿病,2012年全家年收入不超过2000元;如今通过农家乐上班、土地流转、房屋出租等方式,年收入可达67900元。她说:“现在村里又盖房,又修路,日子比以前幸福太多了。”
刘华格提到,目前骆驼湾村已实现最后一户脱贫,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20元。“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起来了,青年返乡也创业了,日子能不红火吗?”
“老乡菇”圆老乡致富梦
阜平县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区位于天生桥镇南栗元铺、北栗元铺和龙王庙村,是阜平县重点打造的带动贫困民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区。近来,园区周边的许多农户都纷纷承包起了菌棚。
天生桥镇龙王庙村村民唐俊琼就尝到了菌菇的“甜头”。他2014年因肢体二级残疾被识别为低保贫困户,生活困难。自儿子张强在食用菌园区承包起菌棚后,家庭年收入超过60000元,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现在养起香菇,一家人不用为生计发愁,还住进了新房。”唐俊琼说。
南栗元铺村村民赵海明也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外打工,收入很不稳定,多的时候能带回家的就两三万块钱;后来回乡承包3个菌棚,光去年就挣了十几万元,日子一下就富起来了。”
据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阜平是全山区县,空气优良,气候冷凉,适宜菌类生长。自2015年来,该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万亩,建成规模园区102个、标准化棚室4610栋,栽培香菇、黑木耳、灵芝等特色菌菇7500多万棒,年产值近10亿元,直接带动增收3亿元;参与包棚与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620户,户年均增收1.6万元。
鸽笼里飞出“致富经”
45岁的王林口乡瓦泉沟村村民周洁,在阜平县王林口镇硒鸽健康产业园承包了一间鸽舍。“以前在自家2亩地里种些玉米和小麦生活,家里还有两个娃要养”;2019年,她经人介绍来到了硒鸽产业园,成为了一名养鸽人。
“来这里之前什么都不会,产业园就给我们免费培训,教咱们如何养鸽。”周洁告诉记者,她负责照顾一整间鸽舍3000多对鸽子。“每个月至少能赚4000块钱。”一段时间后,周洁将其在外务工的丈夫贾峰也动员回乡,一起养鸽。目前,夫妻俩每月收入能达到8000余元。
园区负责人刘福才告诉记者,园区2018年成立,目前共饲养30万对鸽子,解决了600多人就业,其中不少是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全年能出栏乳鸽1100万只,种鸽达到60万对,会有更多的困难户在这里就业。”
阜平硒鸽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辉表示,2022年第二届世界鸽王美食大赛将在阜平县举办,阜平县养鸽产业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美味营养的硒鸽不仅造福了广大消费者,更造福了县里的乡亲,带大家一起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