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 09:07:51 来源: 凤凰博客 作者:沈道元
推行官员“告老还乡”先得建好家乡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了当下的一个热词:“新乡贤文化”。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应鼓励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实现人才从乡村流出到返回的良性循环,这对于缓解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具有重要意义。(据3月13日,《新安晚报》)
为了应对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代表钱念孙提议鼓励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这一提议既有现实的针对性,也在理论上颇有几分道理。但是,要想真的落到实处,恐怕并不容易,至少在家乡还处在贫困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太现实的。
诚然,中国人都有“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文化基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官员知识分子天然会选择“告老还乡”。在如今,老人在什么地方养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在社会转型期,更是如此。换句话说,是“告老还乡”还是“城市养老”,不仅仅只是个人决择,更多时候,是一个社会问题。
要推行官员“告老还乡”,首先得理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大城市养老有什么吸引力?二是乡下养老还存在哪些不足?大城市养老的优势无需赘述,民众都心知肚明,倒是“乡下养老”还存在什么问题,该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现在不少的乡下,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不发达,道路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翻看一下,各省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乡村发展的路还长着呢。面对这样的故乡,有几个官员知识分子愿意回去呢?这倒不是说他们不爱自己的故乡,而是在家乡各方面条件都还很落后的情况下,作为经济理性人的我们,有几个会做出回想养老的决定呢?
其次,就算是家乡发展得不错,各种养老环境也不赖,那也不意味着官员们会选择“告老还乡”。官员也好,知识分子也罢,他们在大城市生活,他们的儿女也在大城市生活,虽然他们退休在家,但是却往往要肩负起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在家做家务等工作。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有孩子亲人的地方才是家,如今孩子们都定居大城市,他们又怎么能够忍心独自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呢?苏轼有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如今不少官员已经认定了大城市是自己心安的故乡,当然也就舍不得离开了。更何况,在大城市中还有他们牵挂的儿女子孙呢?
再次,就算有官员选择“告老还乡”,也难保他们不会再次回流到大城市之中。很多官员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城市度过,各种人际关系也在大城市中建立,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难免会和小地方的狭隘保守顽固格格不入。回到家乡,虽然他们在物质上,不会贫乏,但是精神上的这种孤独,其实也是一种折磨。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但是这个故乡之于自己,恐怕已是多了几分陌生,少了几分亲切。所以,很多时候,故乡是用来缅怀的,某种程度上说,相见还真不如怀念来得美好。在这样的心绪下,即便是那些已经“告老还乡”的官员,也可能再次离开故乡,回到他们熟悉的大城市生活。
推行官员“告老还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只是看上去很美丽。当家乡的交通依然不便捷,家乡的人民还处在闭塞保守之中,医疗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经济还徘徊在贫困线,谈论推行官员“告老还乡”只怕是为时尚早。因此,与其现在提议推出官员“告老还乡”,还不如多聚焦下,如何早一点将家乡的经济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