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特稿

吉林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有支“美丽乡村志愿团”

2015-05-19 11:54:00       作者:本网通讯员


    中国农村网讯 吉林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辽河农场福宁社区地处辽河农垦管理区东南部,幅员面积25.6平方公里,共有9个自然村,3737口人,设立一个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狠抓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深化环境整治,推进民主管理,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经济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2014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1000元。先后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2012年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


    福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早,2006年在新班子组建不久,他们就在各村老教师、老支书、有威望的党员群众中开始组织志愿服务队,围绕群众所需、所求,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民事纠纷调解,关爱未成年人,村屯治安协管,社会环境监督,不文明行为监督等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几年的正确引导和带动,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2014年,社区成立了“美丽乡村志愿团”,并建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常态化服务制度,做到团队活动有规划、有项目。目前为止,志愿服务人数从2013年的6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500多人,先后成立了综合志愿服务队、村容整洁志愿服务队、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队、义诊志愿服务队等6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分布全社区9个自然村


     福宁社区“美丽乡村志愿团”坚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为志愿服务宗旨,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科技惠农、村容整治、邻里守望、困难救助等一系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多元化,多层次地向居民全方位开展,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实践,人人享有志愿服务成果,实现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用爱心温暖人心,用奉献传递文明。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真正起到了服务于民的作用。

 
    
志愿团坚持把爱心和真情送到居民家中,三村村民刘付因患有糖尿病截去了脚趾,长期患病导致家庭十分困难,去年刚刚组建的志愿服务团了解情况后,大家主动捐款3500多元为其买了化肥、种子,帮助刘付及时把地种上,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三村村民李德臣积极响应社区号召,搞旱田改水田,由于条件不好,无能力挖沟开渠,志愿团知道后,号召20多志愿者利用2天时间帮他解决了问题,没有耽误灌水插秧;一村村民民刘杰意外车祸人事不醒,社区志愿者及时捐款解救,除社区借款11000元外,近70命志愿者又为他捐款5000多元,尤为感动的是,73岁的老共产党员李阳祥,在老伴卧病在床的情况下还捐款100元,并借给刘杰1000元钱让他看病。另外志愿者还为四村王春英家、八村朱海滨家、九村赵小龙家失火受灾户捐款15000多元。一年多来,社区志愿者纷纷为几十个弱势家庭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志愿团坚持把健康送进居民家中。去年以来,社区组织联络志愿义诊服务队,每季度开展一次免费健康查体义诊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和赞许。一位老年居民激动地说:“咱社区的服务工作真周到,细致到家了,把健康和温暖送到了我们家。” 把学雷锋活动送进村屯,他们开办了“燃起红红火焰,照亮居民生活”热心服务电话,并张贴在居民家中,解答和解决他们的难题。春天种地时,五村孙景忠患脑血栓,家里没劳力打田埂,打电话请求帮助,志愿者及时为他家打了田埂;春天泡田时,三村李德臣家一墒来地水田埂被冲坏,打来电话请求支援,10多位志愿者贪黑帮他家打上了水田地里埂子,一点没有延误泡田插秧;二村柳河春有病不能秋收,志愿团利用一天时间就把他家四亩旱田收了回来。


    为了加大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一年多来,全社区先后出动1200人次志愿者参与环境建设,而且不计任何报酬,没有任何需求,都是义务参与活动。开沟修路、清理垃圾、治理柴草垛乱堆乱放等等,志愿者不怕脏、不怕累,克服面积大、难清理的困难,使社区环境彻底优化。九村71岁的老大娘王淑芬,不顾自己年老,为美化环境,已连续4年义务为社区育花苗;一村王凤余、李阳祥等5位老人把每家建筑剩余的混凝土用推车推去,常年坚持义务修补破损柏油路面。


    同时,志愿团还为劳务输出搭建新平台。福宁社区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近500人,季节性、临时性打工的突破1000人。针对劳务人员不知道到哪里去,出门在外如何办理相关手续,如何签订劳务输出合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今年3月16日,社区志愿团按照群众需求又成立了“福宁社区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处”。这一平台的搭建,给福宁社区和周边外出打工者带来极大好处。一是务工信息来源准确、及时、可信度高;二是除去了打工者的恐惧感,壮大了胆、充足了气,并可提前预见个人务工项目的“含金量”;三是省时、省钱、省心,只要是想出外打工的人接通服务处“热线电话”,即可得到打工信息或接到干部登门所送的“信息传单”,不用本人上下来回跑,即节约了时间、节省了路费,还不用操心费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四是打工者能得到法律保护,免去“打工后老板不给钱或挣到钱带不回来”等后顾之扰;五是外出务工人员,可学到所学项目的专业技术,也可在外还乡后自行营业挣钱;六是随着国家形式的发展,如土地进一步确权、农业合作社的兴起等,将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福宁社区应运而生的“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处”,是农村社区的一个新生事物,她的成立和挂牌服务,对福宁社区的居民来说,是致富的一大“亮点”,是剩余劳动力、闲置人员和欲挣钱“捞外财”者的一个“磁石”。一句话,是人们通往富裕之门的“捷径”和“通行证”。(责任编辑 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