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3 23:14:00 作者:郭信峰 赵叶苹
原标题:一个项目24个中介"卡" 中介寻租俨然"第二政府"
“一个建设项目,从拿地到拿证,要经过24个中介机构的‘关卡’、送审48个评估报告,要想加快审批,就得塞‘加班费’!”今年海南两会上,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向简政放权“怪象”再开炮:拿着“政府授权”的中介机构,几乎吃掉了老百姓本该享受到的改革红利。
在各地政府争晒简政放权“成绩单”的背后,中介机构“主掌”前置审批大权却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原本还有章可循的政府审批,竟变成“无章可循”的中介寻租。
明放暗不放:中介俨然“第二政府”
去年,企业家邢诒川绘制行政审批“长征图”,呼吁流程精简引发全国关注。一年来,邢诒川在做项目中又发现了一些更为惊人的乱象。
“我们统计了一下,一个建筑项目从拿地到拿证,需要将设计图纸、环境评估等48个项目的相关图纸、合同书、报告书,送到24个指定的中介机构审核盖章,之后政府窗口才予受理。”邢诒川说,政府所说的受理时限虽经改革而削减,但实际上企业申报项目整体用时并未缩短。
政府简政放权,把过去抓在手里的一些“令牌”下放给中介机构,这本是好事,然而这些处于垄断地位的指定中介,扛着前置审批的大旗,俨然成了“第二政府”。
邢诒川以其中的图纸审批为例:海南省住建厅授权了3家中介企业作为指定机构,全省所有的开发建设企业、数千万平方米的施工项目全都要经过这3家图审机构审批,才能被省住建厅审批窗口受理。
“为什么只有这3家图审机构审过的图,才能递进窗口被受理?”邢诒川说,有些中介机构手握“政府授权”来审核图纸,图纸被一遍遍返工,一次次收费,时间也一次次拉长。
与此类似的还有气象审批和人防审批。“根据要求,企业建设中所需的防雷设备都只能通过一家中介来购买;人防办只委托一两家咨询公司来受理全省海量的人防工程图审核。”邢诒川说,政府如此放权,企业叫苦不迭。
缺乏监管:中介“吃掉”改革红利
减少行政审批、约束行政权力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释放企业活力。然而,由于“政府授权”的中介机构缺乏监管,造成乱收费、垄断经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却吃掉了政府改革的红利。
“由政府职能变成中介行为后,一些收费项目由之前硬性收费标准变成了中介机构的盈利项目,往往要翻好几倍。”邢诒川说,一些中介公司将评审变成咨询,收费动辄几十万,企业要想中介机构加快审批,必须要塞“加班费”。
“政府审批的时候还有固定期限,到中介机构就说不准几天了。”海南儋州大兴华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西平告诉记者。2013年底海南省住建厅对审图中介机构的一次抽查显示:全省一次就通过审查的施工设计文件不到15%,结审时间普遍较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指出,某些政府部门把这些中介出具的意见作为办理企业事项的必备条件,结果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中介要价太高,二是审批时间过长。
“更重要的是,因中介原因而被延长的企业办理事项时间,并不计算在政府审批时间内,反而使这类现象难以纳入到政府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管理范围内。”匡贤明说。
邢诒川同时指出,指定中介基本处于垄断、半垄断状态,变成了另一个“衙门”,极易滋生腐败。“不排除一些机构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无疑给审批权力寻租带来了空间。”
专家:谨防中介成政府权力输送载体
海南两会上,邢诒川的发言引起代表委员的共鸣。对此,海南省政府服务中心主任王静坦言,的确有不少调整和取消的审批事项被转给了中介。海南今年将研究推出取消和保留投资项目前置审批项目清单,并通过中介机构所在行业的主管部门,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本届政府把减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抓住了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最大掣肘。然而,缘何前置审批成为简政放权的“缓冲区”?
专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工作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提供服务的中介太少,客观上形成了垄断。但更有某些政府利益在其中,一些政府部门不甘心既有权力的削弱和既得利益的流失。
“在这种格局下,中介机构并不是为企业服务,而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成政府部门收费的载体。而对企业来说,过去由政府收费变成由中介收费,形变实不变。这种改革,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恶化了营商环境。”匡贤明说。
“必须从法律高度尽快清理和调整不符合新常态下的审批事项,使简政放权能够真正落地,真正激活市场。”邢诒川呼吁,政府放权不能一放了之,需要对中介机构严格监管。
匡贤明认为,应尽快在全国全面推开负面清单,通过负面清单管理,减少需要中介出具意见的事项。同时,放开中介服务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和社会资本成立中介机构,政府择优购买服务,以此打破中介机构的垄断。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