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假日印记”背后的思考——国庆“黄金周”热词盘点

2015-10-07 20:14:00       作者: 张紫赟

  新华社合肥10月7日电(记者 张紫赟) 节日“反四风”加码、“人在窘途”的尴尬、屡屡曝光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以“千元大虾”为典型的节日消费市场猫腻……黄金周虽已走入尾声,但一个个“假日印记”却格外鲜明。

  在这些或正面或负面,或普遍现象或典型案例的印记背后,我们能窥见这个社会的哪些形态,又为公共部门和每个公民带来什么启示?

  【节日反四风】腐败变种隐蔽化,反“四风”再加码

  酒店住宿费可开“会议经费”、登门送礼变为扫描二维码收货、豪华礼盒变身一纸卡片……在中央和各地反“四风”的严厉态势下,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高压”之下仍有新花样。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为严防“四风”反弹回潮,长假期间各地纠“四风”一寸不让。记者调查发现,针对腐败新变种、隐蔽化态势,今年中央和各地纪委反“四风”凸显灵活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例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节前便开通了“纠正‘四风’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湖南等地,由省纪委牵头组织财政、审计、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加强联动,针对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要场所开展了专项检查。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勤俭过节,已经成为民众共识。重拳反腐,就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无论何时也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而广大干部应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做到身心放假、纪律无休,严防“节日腐败”行为出现。

  【人在窘途】等不起的应急道,堵不起的回家路

  1日,道路爆满;7日,人在“堵途”。几乎每年节假日,一幅幅高速路变停车场,驾车人怨声载道的“囧途众生相”便如约而至,今年也不例外。在人们的抱怨声中,社会应有更多思考:我们的错峰休假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人们的休假习惯和方式是否该作调整?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应如何跟进?

  在诸多道路新闻中,格外刺激眼球的无外乎一则高速通道被堵,援救失败的案例。

  因应急车道被堵死,救援人员无法到达,一名司机在浙江甬台温高速温州方向殒命。事例令人唏嘘,事实更加难堪。仅10月1日当天,湖北就发现违法占用应急车道问题千余起。长假前两日,沪宁高速无锡段,高速公路电子监控设备共抓拍机动车违规占用应急通道行为达8082起。

  为应对这一重大交通隐患,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严查占用应急车道的行为。无论是被现场查获的还是被电子监控设备抓拍的,必须依法从严处200元罚款,记6分,其中驾驶营运客车在应急车道违法停车的,记12分。

  改变不能总以生命为代价,规定也不能一阵风。一次次“人在窘途”的挣扎和惨痛教训中,全社会应该作出哪些改变,引人深思。

  【不文明旅游】网络监督“软”约束,“黑名单”制度“硬”手段

  在杭州萧山,有游客脚踩烈士铜像的头顶拍照,在故宫红墙上“留大名”……文明体现在细节。今年黄金周,爬树拍照、插队买票、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等不文明旅游行为仍普遍存在。据媒体报道,在北京居庸关长城8号楼上发现,在刻画的文字中还看到了韩语、英语等。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个别不文明游客,一些网民选择通过网络方式表达谴责,并提醒身边人莫犯。这不但凸显了网络软约束的有效性,更反映出国民旅游公德心的加强。

  此外,国家旅游局早前已出台黑名单制度管理不文明行为。一些景区也在假日亮起了“红牌”。故宫博物院院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诸如乱写乱刻这种伤害古建和文物的严重不文明行为,游客将被“拉黑”禁止入宫。还有兜售旅游纪念品的也会被拉黑。

  【“黄金”购物周】市场再现买金潮,海外购物惹争议

  伴随消费旺季和假日效应的叠加,国内黄金市场的消费需求有所增加,人们又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但受制于假期出行及预期金价下跌的影响,黄金消费尚未“井喷”。

  不过,这只是国人强大购买力的一个缩影。假日期间,有人在微博上发了一组中国旅游者在日本各大商场抢购的图片,并配文“新宿已拿下!秋叶原已拿下……”从网友的评论看,在该去日本购物还是该为国货做贡献之间,争议不小。然而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中国已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据预测,中国国庆黄金周出境游人数超过400万,同比增幅11.1%,市场规模将达到322亿元人民币。

  争议引发思考,有评论人士指出,只有“国货当自强”,才能将更多的“买买买”留在国内。

  【伤不起的“钱袋子”】景区“门票病”未愈,“千元大虾”再敲警钟

  随着假日旅游热度攀升,景区门票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当全国5A级景区门票均价已超100元背景下,北京5A级景区票价却鲜有高于全国均价的,形成了景区票价“洼地”。

  然而,当多数景区“门票病”还未彻底医好,“傍景区”的“价格病”却有愈演愈烈之势。部分景区停车场价格翻倍且不开发票、旅游区出租车不打表、酒店客房坐地起价等乱象频频现身。其中最火爆的莫过于“青岛大虾”,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在一家青岛大排档吃饭,结账的时候发现大虾不是38元一份,而是38元一只!

  在这个国庆假期里,青岛“千元大虾”之所以具有标本意义,一方面暴露了一些地方监督偏弱、执法不力;一方面凸显了维护游客正当权益和正常市场秩序的紧迫性;另外一方面更有警示意义,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营造诚信的旅游环境其路漫漫。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马雪松说,“只有小到为景区吃住行涨价设置‘天花板价格’,坚决制止漫天要价的现象,再到切实加强一线旅游市场的监督和巡查,重拳打击节假日违规收费、乱涨价行为,最终营造体贴舒心的旅游环境,人们美好的旅游愿景才能真正实现。”

新华社
责任编辑:w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