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金融创新扶贫之“盐池模式”: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脱贫

2016-08-30 11:28:17       来源: 证券日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被认为是"给钱给物、打卡到户"的扶贫模式正在被"金融+扶贫"的创新模式所颠覆。事实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金融扶贫已经升级至2.0版本,打造了依托金融生态有效扶贫的成功范本。"要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脱贫",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语调平和,但内容掷地有声。

  "以前银行规定60岁以后就不能贷款了,我想承包土地自力更生,但手头没钱,今年村里给我打电话,通知我银行条件放宽,可以批给我2万元",盐池县花马池镇盈德村63岁的村民杭忠礼兴奋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土地、有收成,就不愁没有好日子。"

  截至目前,盐池全县小额扶贫贷款余额达30.18亿元,受益农户2.6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60户,贷款5.01亿元,户均6.2万元)。今年上半年,盐池县创新金融扶贫获得国务院督查表扬,并享受"免督查"和六项激励措施。如今,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的"盐池模式"已经在全国推广。

  扶贫"先扶志再扶智"

  练就盐池借款"零违约"

  过去人们大多认为,金融服务尤其是银行贷款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但盐池小额信贷创新成功证明,金融杠杆如果运用得当,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也能够确保银行资产质量。

  滑志敏强调,真正的扶贫不是解决贫困群体一时之忧,而是帮助其找到彻底解忧的好办法,而且还要培养其诚信意识--"先扶志再扶智"。

  自2006年互助资金项目试点以来,盐池县严格实行"2242"的管理运行模式(将利息的20%滚入本金、20%作为公益金、40%作为运行成本、20%作为风险准备金)。目前,互助社已发展到97个,资金总量达1.5亿元,累计发放借款4.7亿元,受益农户达3.3万户,其中贫困户8060户。"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观念根植于心,互助社也成为金融机构诚信客户的摇篮,农村信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借款始终保持"零违约"。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盐池县在扶贫理念上,充分看到贫困群体中蕴藏的创造能力,通过政府搭台,增强贫困群众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推进方法上,精确瞄准贫困人口,找准增收路子,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施策。在运作模式上,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政策。特别是将国家支持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产品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有效嫁接,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此外,今年盐池县经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入沟通,将60岁-70岁且有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恶意"黑名单"贫困户重新纳入银行授信范围,在全国率先破解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年龄受限的难题,上述提到的村民杭忠礼就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

  "打破商业银行全行业多年来对于年龄限制的'潜规则'实属不易",资深法律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之前我曾经接受客户委托与一些银行做过沟通,但是银行手握审批权,确实很强势,这也需要银行对于地方政府提出的还款保障模式高度认可。"

  创新评级授信模式

  大数据大有可为

  对于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来说,信用体系的缺失一直是最大的桎梏。然而盐池县创新的"评级授信"模式破解了这一难题。

  据滑志敏介绍,当地县政府组织、人民银行负责、各驻盐金融机构参与,研究制定了《盐池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乡村组户"四级信用评定办法(试行)》,启动实施"四信平台"工程(即信用乡、信用村、信用组、信用户),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家庭资产、信用情况、精神文明(遵纪守法)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按照"1351"的比例(即:基本情况10%、家庭资产30%、信用情况50%、精神文明10%)将全县所有农户的信用情况由低到高分为A、A+、AA、AAA四个等级进行信用评级,对评级较高的农户在贷款额度和利率上实行优惠。截至目前,盐池县已评出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60个、信用组320个、信用户2.32万户。同时,盐池县结合"智慧扶贫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将信用评级及金融贷款情况及时录入平台、适时共享,促使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

  "这些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仅支持地方政府进一步精确扶贫,也可以引导我们银行业的信贷资金合理投放,避免了银行有钱也不敢贷出去的窘局",银行业人士高度评价了盐池县"智慧扶贫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也期待共享"更多权威的农村人口数据和金融数据"。

  12类脱贫保全维度保障

  确保小康路上不掉队

  "对于脱贫工作来说,因病或因灾返贫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大约占据了半数",滑志敏介绍,"今年盐池县在解决因病或因灾返贫的问题上下了大工夫,确保大家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多亏村里提醒我买种子的时候一并买保险,去年我种植20亩玉米,每亩保险费是1.8元,保费一共36元,结果去年真的遭遇了冰雹,玉米大幅减产,保险公司赔偿了我接近3000元。"盐池县花马池镇盈德村村民毛万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大家都愿意买保险,而且村里种植和养殖的主要产品都有相应的保险。"

  毛万金所提到的保险并不是普通的商业保险,而是盐池县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的因地制宜的"脱贫保"。

  据滑志敏介绍,针对"盐池滩羊肉价格持续低迷、因灾因病因婚致贫返贫比重加大、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因素,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盐池与驻地保险机构合作在宁夏率先创新开发实行"脱贫保",筹资2217.5万元(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资金313.8万元、县财政资金667.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557.4万元、金融信贷保险群众自筹678.6万元),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了特色农业保、互助资金保、羊肉价格保、大病医疗补充保等12个种类的脱贫保险,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保的"全覆盖",确保全县74个贫困村11228户34046人稳定脱贫,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今年4月14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专程到盐池县实地考察了脱贫保险工作,并对盐池县"脱贫保"给予了高度评价。截至目前,"脱贫保"共投入保险费1328.2万元,人身保险投保工作已全部结束,财产保险(黄花种植保、玉米收益保等七种脱贫保)投保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经发生各类理赔62起,理赔金额达416.4万元,其中人身保已理赔46人,414.7万元;财产保已理赔16户,1.72万元。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