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四川德阳为农民工开设免费培训课程

十年野路子 一周变样子(民生调查·关注农民工培训①)

2016-08-09 11:10:5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 文

  开栏的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培训应该如何开展?农民工欢迎吗?效果咋样?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农民工培训”系列报道,通过农民工现身说法、地方实践与专家见解,反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当下进展,总结出可推广的经验和思路。

  “今后我也算是高学历了。”培训结束后,于金强喜滋滋地摩挲着高职教育学历证。与学历证一同到手的,还有几家机械制造公司的聘书。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曾四处求职的于金强,如今第一次被用工单位“争聘”,十分感慨:“有了本事,农民工也能变香饽饽。”

  这是四川德阳市农民工培训结业仪式上的一幕。该市在中高职学校为农民工开设“订单式”免费培训课程,并在毕业时颁发相应学历证书。“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去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接近2480万人。”四川省人社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产业在不断升级换代,农民工也需要通过培训实现“升级换代”,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

  请大拿免费授课

  还帮忙对接工作

  “啥培训?不去不去!”德阳市刚公布农民工免费培训的消息时,于金强面对前来劝自己一同去报名的老乡,不以为然地连连摇头。

  自从踏上外出务工的路,于金强已在机械行业做了近10年:一开始在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厂当学徒,后来又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机械修理企业辗转求职,最后总算在德阳的一家汽车修理厂谋得了修理工的职位。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于金强技能有限,薪水每月不到2000元。好在他头脑灵光,自己摸索、偷师学艺再加上近10年的打工经历,让他练就了不少机械维修的野路子。虽然成不了汽修厂的“台柱子”,吃饱饭倒也不成问题。

  因此,听说培训的事,于金强最初是拒绝的:去培训,就意味着辞掉现有的工作,万一学不到真材实料,岂不是断了后路?再说,自己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多年,也算老师傅了,参加培训,值不值?

  虽然有满腹的疑问,但于金强还是被打动了。老乡告诉他,培训后会颁发资格证书,组织者还会帮助学员们对接各用工单位,而且,近几年培训班学员的就业出路都不错。

  于金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跟近百名学员一起被分配到机械维修专业。隔了这么多年,重新走进教室,于金强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从业多年,他结识了不少同行,此次参加培训的人中,不乏技艺高超的机械工。

  “是什么样的‘大拿’,能给这帮老师傅上课?”于金强翻看着发下来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心中充满期待。

  为他们上课的是当地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高级机械工程师。“高工就是不一样,肚子里干货多。”课堂上深入浅出的理论学习,让于金强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和其他学员们一样,他不停地记录着。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既有现场操作示范,也有学员维修演练,平日里自己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一经培训老师的点拨,立刻恍然大悟。“10年野路子,不如1周培训课。”于金强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单靠自己蛮干折腾都是不够的,必须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点。“这样的培训课,市场上收费,起码要上万元吧?”他庆幸地表示,自己来对了。

  印读物辅助教学

  留电话答疑解惑

  第一天为农民工授课,章俊伟很忐忑:自己能和农民工学员顺畅地交流吗?讲课内容,大家能否听得懂?

  作为德阳一家重装设备制造厂的高级工程师,章俊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操上,都是厂里的“大拿”。每年厂里新进的大学生技术员,在见习期都会跟着他熟悉业务。

  现在厂领导让他到市里的中高职学校,为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授课。“从教大学生变成了教农民工,这是全新的、更难的挑战。”章俊伟觉得。

  厂领导告诉他,如今产业升级速度很快,厂里新开发的工艺流程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而现在招工市场的农民工群体,呈“金字塔”结构:技术含量高的很少,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级工人更是凤毛麟角。

  “市里在中高职学校搞农民工培训。这些学校找我们帮忙,提供教学支持,你去试试吧。”厂领导还将自己的“小算盘”告诉了章俊伟,在培训中,可以为厂里多物色几个底子厚、技术强的农民工,厂里甚至可以提前来“挖人”。

  带着厂领导的嘱托,章俊伟走进了培训讲堂。为尽量让培训有效果,他在教材之外还准备了一些通俗的辅导读物,印发给学员们。令他惊讶的是,学员们的理解能力非常强,很多技术问题都是一点就通。

  “他们多数都有从业经历,有一定技术基础,求知欲非常强。”章俊伟为学员们留下联系方式后,课余时间打电话请教的学员络绎不绝。他感慨:这些学员,大多都有成为工程师的潜力。

  在教学中,章俊伟非常注意讲授内容。“他们都有一定的行业基础,‘回炉再造’肯定能提高,但也不能揠苗助长。”他说,培训农民工,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订单式招生培训

  就业率挂钩经费

  “近几年,培训的层次化越来越明显了。”作为德阳一所中职学校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刘梅参与过多次农民工培训项目。她表示,由政府划拨经费的农民工培训,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参加,仅她负责的项目,近3年已经培训农民工千余名,涉及机械加工、汽车维修、计算机管理等方面。随着产业升级,高层次技能的培训需求也在扩大。

  刘梅回忆,早期的农民工培训,多专注于法规普及和家政、农技等方面;而近年来的培训中,不仅更多地设置有高级产业技术培训,而且会针对农民工群体中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对象,进行较高技术层次的培训。

  “产业在升级发展,用工方面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刘梅介绍,德阳是典型的工业城市,装备制造等企业一直是全市的龙头产业。近年来,产业技术的进步导致新型技术工人需求猛增,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农民工经过培训,走上新技术岗位并成为高级工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刘梅认为,现今的农民工群体更加年轻化,知识阅历也更加丰富,只要培训得当,其产业效果就能较快地显现。

  为了使培训的专业设置符合实际需求,在每个培训项目启动前,刘梅都会与全市及周边城市企业联络对接,了解用工缺口的具体情况。“对接用工单位,进行订单式培训,每次培训能保证参训学员有八成以上在毕业时即可就业。”刘梅说。

  因为培训经费由政府财政负担,就业率也成为政府相关部门考核培训效果的指标之一。“政府按人拨付经费,但不是招收的农民工越多越好。”刘梅表示,经费最终会根据重新就业的情况进行拨付,学员在培训后能否顺利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