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5 14:57:20 来源: 天津日报
人人离不开粮食、蔬菜,但现如今农业却已沦为一个弱势产业。农业人才匮乏,劳动力断代;一些农民依然靠天吃饭,农业投入薄弱。为逐步改变这一现状,天津武清区大胆创新,在天津首家建立院士工作站、吸引顶尖人才,同时保护好当地土专家,打响人才保卫战。首家创新建立微信平台,设立村官论坛,彻底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首家建立农业创业工坊,吸引大学生在种养殖上大胆创业,扶持更多农业创客。通过实施这些创新措施,给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区农业生产呈现出勃勃生机。武清区的经验证明,只有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生产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聘请两名院士加快优种选育
遴选十位“土专家”传帮带
2016年夏收,武清区一些麦农依靠种植新品种每亩增收70元。该品种就是由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中麦996”,属于高产稳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武清区运河种业负责人介绍,其最大特点就是强筋,可与国外强筋麦媲美,特别受到中外食品加工企业的青睐,在武清区示范、推广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左右,增收一百多万元。
在天津市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武清区在2014年10月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庄巧生、范云六两位院士签订了共建协议,聘请两位院士为武清区人民政府特聘顾问。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5家农业科研院所签订了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及农业新品种、技术引进的合作协议。
院士请过来不当摆设,更不是为了面子,而是真正让院士发挥才干。为此,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每年投入院士工作费及各项科研费用30万元,抽出20名技术骨干(其中包括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及以下技术人员10人),协助院士及专家搞好品种试验工作。
自建站至今,院士们共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员260人次左右,使该区农业人才加快成长。专家工作站还帮助武清区先后与“北京德农、中鲜玉(北京)鲜食玉米试验联合体、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8+2科企创新联合体、中玉科企联合(北京)种业技术有限公司”等23家国内亿元以上种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近两年来,共引进春、夏播玉米区域试验81组,涉及新品种、品系共1050个。院士工作站还解决了全区在小麦、玉米、蔬菜方面研发能力欠缺等问题,遴选及选育出高产优质品种和配套技术,加快了该区优良新品种的更新换代。
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武刚介绍,农业生产就是“土里生金”,需要脚踏实地。他们除了聘请院士之外,还大胆创新,开展了评选“土专家”的活动,目的就是让他们传帮带,加快培育更多的青年农民。为此,他们从全区筛选出10名土专家,并对土专家应具备的条件、申报程序、筛选产生、评审聘用以及待遇和义务做出详细说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以区农广校为阵地,让土专家定期来举办讲座,培训青年农民,目前已经培育出38名新型种植能手。蔬菜土专家王连合、胡运生,果树土专家刘洪城,萝卜土专家张书义,种子店土专家卢桂全等都把自身的绝技传给了年轻的农民,效果特别好。
“微农专家”24小时在线答疑
村官论坛让村官大开眼界
“打开微信,搜索栏中输入‘微农专家’,就能找到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了。你们有啥问题,在上面可直接提问,会得到专家的回复。”连日来,武清区多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温室大棚,向农户推介新建立的微信平台,受到了农户们的热烈欢迎。该区大良镇一位菜农高兴地说,原来蔬菜发生病虫害不知道怎么办,找专家不太容易,常常贻误防治最佳时期。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平台,可以24小时跟专家请教,这个平台很好。
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微农专家在线”是智慧农业的一部分,利用微信平台快捷迅速方便的特点,建设新型庄稼医院,打造为农服务平台,还免费提供相关农业政策咨询和农业技术问题解答等内容。目前,“微农专家在线”平台在线专家共58人,种植中心48人,另外还聘请了10位农业技术资深土专家参与在线坐诊。
据了解,这些专家分属领域广泛,农业实践经验丰富。涉及植物保护、种子管理及新品种推广、蔬菜栽培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政策等方面。“微农专家在线”实行了农业技术全覆盖。农户无论是碰到种植技术、用药技术、施肥技术,还是病虫害防治、政策咨询等问题,只要拍张照片通过手机、电脑等数字终端上传到“微农专家在线”,后台专家便能及时准确给出解答,能及时有效破解食品安全、科技应用、为农服务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该区农民增产增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2016年,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还出版内部资料《大美田园》,内容有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还有市、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目前已经发放至每个村街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村官,特别是种植业为主的村官,对该村的农业生产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2014年开始,武清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创新举办了村官论坛,效果特别好。多位村官高兴地说,原来自己在村里只是默默地带着村民干,视野狭窄,对新政策不了解,对新技术更不知晓。现在有了村官论坛,感觉一下子豁亮了,在论坛上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了解了当前很多农业生产的最新动向。
武刚说,村官论坛的内容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以“讲农政、论农策、话农事、为农民”为主题,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转型方面的政策和构想展开。旨在帮助村干部更好地把握中央、市、区惠农政策,增强服务“三农”的本领。
建立农创工坊 搭建创业平台
吸引年轻人回归农田创业
“我们因为都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后特别想在农业上有所作为,但是我们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当时就很苦恼。后来得知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有农创工坊,我们找到了专家帮忙。专家们及时给我们设计创业方案,并建议我们从设施农业出发,他还帮助我们租赁了温室大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并申请了10万元的创业基金,取得了成效。”两位大学生谈起农创工坊对他们创业的帮助,赞叹和感激之情发自肺腑。
2016年2月,武清区种植服务发展中心成立了本市首家农创工坊,服务农业创客,发展创客经济。农创工坊主要服务内容:开展政策咨询讲解、精准目标创业、种植规划布局、全程技术指导、管理运营建设等。
“创客,这几年方兴未艾,但是农业创客很少见。为此,我们决定建立武清区农业农创工坊,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有知识的年轻人回归农业,用他们的热情、活力和创造力,引领传统农业提质增效。”谈起农创工坊的创建原因,指导专家邵风成无比激动。
记者看到,农创工坊坐落在武清区南蔡村镇张辛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内,占地120平方米,办公室5间。邀请了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何中虎,聊城大学林果专家邱艳昌教授等四个领域20名专家作为创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
邵风成告诉记者,农创工坊充分发挥了政策、技术、经验等优势,为更多农业创客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孵化指导,并联合其他部门为创客提供公司注册、金融服务、技术培训等服务,让更多的农业创客实现创业梦想。目前,农创工坊已经有二十多位农业创客在专家指导下开始创业,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涉及蔬菜新品种植、销售、深加工等创业领域。农业创客们的行动感染了当地很多农民,启发了他们的农业生产智慧,高效生态农业,绿色深加工农业等正在武清大美田园开花结果。(记者 陈忠权 通讯员 王建强 张巳初 兰立邦)